特朗普首次回應訪華,想用臺島做“交易”?賴清德在島內有大動作
當特朗普在萬米高空的"空軍一號"上首次松口"可能會去中國"時,他可能未曾料到這句看似隨意的表態,竟在臺灣海峽掀起驚濤駭浪。這位商人總統計劃率領由40位頂級CEO組成的商業代表團訪華,卻在釋放經貿合作信號的同時,被曝出考慮將臺灣作為"交易籌碼"——這種危險試探立即引發連鎖反應。
島內學者翁履中緊急發聲試圖安撫民眾:"美方不會輕易交易臺灣,軍售利潤和臺積電剩余價值仍是重要籌碼",但顫抖的聲線掩不住心虛。
賴清德當局的反應堪稱教科書級的恐慌。就在特朗普表態次日(7月4日),臺軍高層集體上演緊急公關秀:陸軍司令呂坤修領銜多名將領高調亮相,防務部門負責人顧立雄親自宣布"首支海馬斯火箭炮導彈連正式成軍",號稱官兵均經美國特訓、耗資巨萬打造"抗陸利器"。
這支匆忙披掛上陣的部隊裝備著臺軍花費重金采購的29套"海馬斯"系統,首批11套去年9月抵臺卻至今未形成完整戰斗力——今年5月屏東試射時竟因信號故障導致多輛發射車趴窩。
更諷刺的是,這支被寄予厚望的部隊成立不到72小時,臺當局就宣布啟動"漢光41號演習"。這場被島內諷為"史上最癲軍事嘉年華"的鬧劇,不僅動員規模飆升至2.2萬人,演習時長更延長至十天九夜。
明眼人早已看穿:所謂"海馬斯神話"不過是烏克蘭戰場營銷的產物,當烏克蘭軍隊用同款武器襲擊俄軍將領的戰例被賴清德當作宣傳素材時,卻刻意回避了烏軍已損失超80%火箭炮系統的慘痛事實。
特朗普的"交易藝術"在東亞激起詭異回響。日本首相石破茂突在自衛隊會議炒作"中國改變安全格局",防衛相中谷元更推動美日印澳組建軍事包圍圈;菲律賓則配合日本將東南、南海合并為"單一戰區"——域外勢力合流遏華的意圖昭然若揭。
而賴清德竟在此時對大陸啤酒、鋼材加征64.14%反傾銷稅,全然不顧臺灣啤酒業70%原料依賴大陸、鋼鐵業45%訂單來自內地的現實,這等經濟自殺行為被學者痛斥"比蔡英文更會賣臺"。
耐人尋味的是,當特朗普放話"即便兩岸統一美國照常生活"時,白宮卻緊急消毒稱"僅指貿易關系"。這種戰略模糊下的底線試探,恰暴露出美國政治精英的認知撕裂:馬斯克宣布組建"美國黨"沖擊兩黨制,特朗普關稅大棒砸向12國引發貿易混戰,華盛頓的決策混亂使其在臺海的威懾力正急劇消退。
復旦大學吳心伯教授的警告直戳要害:"特朗普若想踏上北京土地,就必須當眾簽署'不支持臺(頑固)獨'保證書"。
此刻臺海軍演的硝煙中,解放軍4天142架次戰機的巡臺航跡如利劍劃破長空。當賴清德對著美制火箭炮撫掌大笑時,他或許該重溫2024年漢光演習中"云豹裝甲車逃亡預案"的細節——那些精心設計的撤離路線,終究逃不過北斗衛星厘米級的凝視。
特朗普的談判桌從不會有免費午餐,而"首惡分子"的終局早被《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鎖定:分裂國家的責任人,將面臨終身追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