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月薪四千的精神病人貸到了1400萬房貸?

Connor 幣安交易所 2024-11-12 56 0

一個月薪僅僅4000元的精神病人,是怎么突破重重審核、得到近1400萬元貸款的,這背后的問題值得深查

近日,河南廣播電視臺小莉幫忙報道的“患精神疾病女子貸款近1400萬買兩套房”一事,引發關注。

根據報道,一名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女子,本來工資只有4000塊錢,卻在今年3月、4月買了兩套房,總共貸款近1400萬元,月供超過7萬,還了幾個月之后發現“根本還不上”。一頭白發的女子母親在鏡頭前幾度哽咽,并表示該女子“有雙相情感障礙,精神疾病,一犯病就狂花錢”。

網友都非常好奇,一個月薪只有4000元、有精神疾病的打工者,是怎么輕易從銀行貸出近1400萬元的?而且從報道看,房地產公司有關人員還扮演了出借首付款幫助購房的角色,這一幕幕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首先要厘清的是,該女子如果確系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精神疾病,其簽署的購房、貸款合同是否有效?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不過,精神病人不一定都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如果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民法典第二十二條則規定,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顯然,兩套房近1400萬元的房貸合同,已經遠遠超出與其精神狀況相適應的范疇,這個合同的有效性有待其法定代理人——一般就是精神病人的父母——同意、追認。民法典要保護的是契約自由和正當性,其前提是契約是當事人真實意思的表示。

按該女士母親所說,其此前也曾出現過發病就買房的事,“買過兩次(后來)都退了”。記者也確認,在買房前的2022年12月,有醫院出具過診斷報告,而在買房后兩次診斷結果同樣是雙相情感障礙。此前該女子已向當地法院提起鑒定申請,準備做進一步鑒定。其實從常理來說,簽訂近1400萬的購房、貸款合同,更像是病態化的盲目消費,并非真實意思的表示。

其次該追問的是,此次購房貸款背后的銀行、開發商,是不是存在金融監管機構三令五申所禁止的“假首付”問題?

哪怕不提當事人的精神狀態,一個月薪只有4000元的人是怎么通過嚴格的層層審批,獲得近1400萬元貸款的?這背后有沒有金融機構盲目放貸、怠于核查當事人的真實還款能力,放縱金融風險的問題?顯然,拿著4000元的月薪流水是不可能貸出月供高達7萬元的房貸的,誰在上下其手、編造資料、套取貸款?

事實上,該女子連首付的300多萬元也湊不齊。按照她的說法,開發商說可以0元購,“先借錢給我”。其實,早在2017年,住建部就會同人民銀行、原銀監會聯合發布的《關于規范購房融資和加強反洗錢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嚴禁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中介機構違規提供購房首付融資,并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首付資金來源和借款人收入證明真實性的審核力度。

監管部門三令五申不得“零首付購房”“低至0首付”,因為購房人按政策支付最低比例款項,能有效防范金融違約風險以及房產炒作,這是必須守牢的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所在。但是,還是有個別開發商、金融機構頂風作案,用“假首付”逃避國家監管,忽悠消費者上鉤。今年8月,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還嚴正警告,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中介機構要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對存在違規開展“0首付”銷售商品房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中介機構將依法依規予以嚴肅處理。

展開全文

最后要追問的,到底是誰出借首付款幫助其購房,不能成為一筆糊涂賬。

根據最新報道,售樓部工作人員稱可以簽訂退房協議,會協調有關部門辦理撤銷手續。但對于記者提到的,是公司還是個人出借首付款給該女子的問題,該售樓部工作人員矢口否認,稱是個人行為,但具體是跟誰簽的首付款協議,“這個就不清楚了”。

誰讓月薪四千的精神病人貸到了1400萬房貸?

雖然這起購房事件最終有望以退房告終,但一個月薪僅僅4000元的精神病人,是怎么能夠突破重重審核、得到近1400萬元的貸款,這背后的問題值得深查。同樣的,這樣的合同是否屬于無效合同?在合同被確認無效之后,按照合同法的“締約過失責任”,應該由締約過失方——主要是未盡到嚴格審查責任的銀行以及違規提供“假首付”的開發商(如果被查實的話)承擔全部損失。

無論如何,這起購房事件是相當荒唐的,不能說銷售拿了提成、開發商“落袋為安”、銀行“做賬”,吃干抹凈之后,精神病人卻承擔了所有責任。若非媒體報道引發輿論關注,實在難以想象此事將會怎樣收場。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克鮮

(來源:紅星新聞)

評論

久久国产精品湿香蕉网_测测啪汇聚精彩的制服精品_爱情岛亚洲品质网站入口_日本精品一区二区_久久狼人大香伊蕉国产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