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風聲已出!中方停止對歐投資,法國赴華對質,軍艦過航臺海
日前,歐盟委員會于社交平臺發出了一則推文,推文內容是預告將于次日公布針對中國的關稅終裁方案。不過,這則推文很快就被刪除了,而關稅方案也馬上被提前到當日開始生效,這比原本的計劃提前了一天。這種情況發生在中歐經貿談判的關鍵時期,這無疑是給談判的氛圍籠罩上了一層陰影。
歐盟的這一行為被視為對中國的挑釁之舉,同時也暴露了其在談判過程中誠意的缺失,企圖以施壓的方式迫使中國作出妥協。針對歐盟的這種強硬態度,中國方面馬上予以回應。商務部明確表態,不會接受和認可歐盟的關稅措施,并且宣稱將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來保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作為反制手段,中國針對歐盟的白蘭地酒、豬肉、乳制品等產品開展了“雙反”調查,還有部分中國車企和電池制造商宣告暫停在歐洲的投資計劃。這一系列的行動,不但展現出中國維護自身利益的堅定決心,而且也向外界釋放出一個清晰的信號:中國不會對自身權益遭受損害的情況坐視不管。
然而,歐盟在策略方面出現的失誤給自身招致了諸多麻煩。歐盟企圖通過與部分中國企業私下進行談判的方式來分化中方陣營,不過中方很快就識破了這一圖謀。中國的電動汽車生產企業都清楚地知道,唯有保持團結,才能夠在這場博弈當中穩穩地掌握住主動權。于是,這些企業紛紛表態會堅決支持政府的決策,攜手共同應對來自歐盟的挑戰。
在中歐經貿關系處于緊張態勢的時候,法國總統馬克龍的相關舉動吸引了眾多目光。馬克龍派遣法國貿易部副部長普利馬斯前來中國訪問,目的是就中國針對白蘭地酒等商品展開的調查進行所謂的“對質維權”。不過,法國方面的這種說法被中方堅決地反駁了。中方表示,針對歐盟商品展開調查是應國內產業界的申請而進行的,這一做法完全遵循國際法與國內法的相關規定,其本質是為了維護中國企業應有的合法權益,而絕不是像法國所惡意誣陷的那樣是一種“政治報復”。
展開全文
實際上,法國在此次貿易摩擦中的表現實在是讓人失望。法國身為歐盟的關鍵成員,在中歐關系里本應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促使雙方以對話和協商的方式化解分歧??墒?,在有關中國電動汽車關稅問題這一方面,法國卻成了推動者,而且在最后的投票環節投了贊成票。這種全然不顧程序規定、基本事實還有中方關切的行為,毫無疑問是對國際經貿規則的一種踐踏。
在法國高官訪華消息傳出之際,法國軍艦再次穿越臺灣海峽。此次法國軍艦選擇靠近大陸一側航行,這一航行路線的選擇避免了直接挑釁行為。值得一提的是,這一舉動被外界解讀為法國試圖緩和中法關系的信號,從中也能看出馬克龍總統并不想因為貿易摩擦而致使兩國關系全面惡化。不過,法國在貿易問題上的立場和行動還是要更加謹慎、理智才行。
歐盟、法國與中國之間存在經貿摩擦,這一情況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各方的利益,它更是對國際關系中的智慧與遠見的一種考驗。當出現分歧的時候,各方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借助對話與協商來找尋解決的方案,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絕不是可取的辦法。因為只有通過對話和協商,國際經貿秩序的穩定和繁榮才能夠得以維護。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們期望中歐雙方都能夠做到冷靜和理性,以建設性的對話去化解彼此間的分歧,從而攜手推動全球經濟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要知道,合作才是實現共贏的根基,要是雙方陷入對抗,那只會讓彼此在困境中越陷越深。究竟這場國際間的“大戲”最后會以何種方式收場呢?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