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中歐談不攏,最大“內鬼”曝光后,歐盟高官凌晨緊急來電
據環球網近日報道,中歐電動車談判正在關鍵時期,雙方仍存在重大分歧。談判的緊迫關頭,歐委會卻采取了不透明的手段,想越過中方談判的合法代表和我方私企搞“單獨約談”。面對歐方的分化戰術,個別企業在面對眼前的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做選擇時,切不可中了歐方的圈套。但是移植生產模式和技術,不是搬家這么簡單,現在,歐洲想通過“暗渡陳倉”的方式實現自己的目的,根本是杯水車薪。
商務部17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表示,目前為止,中方已展現最大誠意和靈活性,雙方在一些領域已取得重要進展,但由于歐方始終未積極回應涉及中歐業界核心關切的問題,磋商還存在重大分歧。中方已正式邀請歐方技術團隊盡早來華繼續下一階段面對面磋商,并為此做好了一切準備,正在等待歐方回復。
法國是頭號支持對華進口電動車加征關稅的成員國,而且立場越來越鷹派,理由是平衡全球化與本土工業保護,減少汽車這一歐洲支柱經濟產業的對外依賴,扶持地區創新。法國新能源車的市場滲透率一直以來停留在20%,低于中國和德國28%左右的水平,其中80%的電動車來自國外。與此同時,中國電動車對法國出口迅猛增長,又引起法國企業和政府對于生產轉移的擔憂。
今年7月底,意大利總理梅洛尼訪華,并主動邀請中國車企前往意大利建廠。然而在10月初的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制裁草案中,意大利卻投下了贊同票,這嚴重欺騙了中企對意大利投資建廠的熱情。中企也宣布暫停在意大利的建廠計劃,不過德國一直明確反對制裁中國電動汽車,所以中企給出的理由相對含蓄,對意大利就沒有那么客氣了,相關人士直接回應稱,是意大利支持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行為導致這一結果。
展開全文
10月25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同歐委會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展開視頻會談。根據東布羅夫斯基斯個人社交媒體賬號的信息,25日,他正在巴西出席G20貿易部長會議。記者了解到,談判開始的時間,已經是巴西當地晚上11點左右,談完已至凌晨。本次談判雙方達成了一個重要共識:同意開展進一步磋商。這次視頻會談距離10月30日——歐盟擬定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終裁日期還有不到一周。
10月25日,歐委會在有關中歐舉行視頻會談的新聞中表示,根據世貿組織規則,歐委會有權與參與調查的不同企業商談價格承諾,與中國機電商會進行價格承諾談判,并不排斥其他企業單獨與歐方商談價格承諾。分析認為,歐盟尋求與中國企業私下談判,以低關稅吸引單獨車企去當地投資,試圖通過對車企各個擊破,實現將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鏈轉移至本土的目的。此前,廣汽集團和小鵬汽車皆被傳與歐盟單獨接觸,不過官方都已辟謠。
歐盟的這一策略可謂是“老謀深算”。他們非常清楚,中國電動車企業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中國完備的產業鏈和卓越的制造能力。若能成功分化這些中國企業,并逐個擊破,那么在未來的貿易談判中,歐盟將能夠占據更加有利的位置。這場中歐之間的電動車較量,遠遠超出了簡單的價格競爭范疇。它背后所蘊含的戰略意圖和利益博弈,簡直可以媲美一部扣人心弦的商業戰爭大片。
關于中歐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磋商,商務部新聞發言人28日表示,如歐方在與中方磋商的同時,又與部分企業單獨進行價格承諾談判,將動搖彼此信任,干擾磋商整體進程,也將給價格承諾協議的后續執行和監管增加更多行政成本。目前,雙方已開啟下一階段磋商,中方希望雙方按照現有框架,在前期磋商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盡早取得實質性突破。
這一表態體現了中方對談判一致性的重視,同時也反映了中國政府希望通過既有的機制和渠道來處理雙邊經貿問題的立場。中國的回復不僅保護了本國企業的整體利益,同時也體現了對中歐經濟與貿易關系的負責任態度。在當前中歐電動汽車貿易談判的重要時刻,歐盟采取“單獨談判”的策略,不由得讓人聯想到之前鐵礦石談判的經驗教訓。這次談判的轉折點確實令人意外,但這未必是壞事,及時揭示了問題,使我們能夠提前做好準備。
吸取前人教訓,面對歐盟的分而治之策略,中國電動汽車企業要保持清醒,不要單獨談判,堅決維護整個行業的利益。任何為了私利而損害國家和行業的行為,都是目光短淺且愚昧的。在這個關鍵時刻,中國企業更要團結一致,共同應對挑戰,維護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市場的話語權。面對歐盟的步步緊逼,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想要贏得這場博弈,不能僅僅依靠道義上的譴責,更需要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提升自身實力。
這場中歐電動車關稅談判,折射出的不僅是雙方在經貿領域的博弈,更是國際競爭格局的縮影。面對錯綜復雜的局面,中國需要在堅守底線和靈活應對之間尋找平衡。同時,這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產業鏈的整合、核心技術的保護、企業誠信的維護,都是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的方面。未來的道路或許坎坷,但只要我們上下一心,堅持創新,必定能在國際市場中贏得應有的地位,推動中國電動車產業再創輝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