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一亮劍,臺灣保護傘一個接一個離開,美國也忙著撇清關系
解放軍收攏包圍圈,臺苦苦求援,連吃7國“閉門羹”,美口風大變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蔡英文結束了所謂的“外交突破”歐洲之行回到了臺灣。然而,這次出訪并沒有帶來民進黨所期望的輝煌戰果,反而身后“保護傘”一個接一個離開:不僅駐南非“代表處”被強行遷離,就連美國也忙著撇清關系,下達了一連串命令。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1、全球開始“打獨”,南非率先“開槍”
展開來說,自打中國“聯合利劍-2024B”演習一出,全球幾乎都開始“打獨”。
率先出招的便是南非,其勒令所謂的駐南非“代表處”在10月底之前從比勒陀利亞撤出。事實上,南非的這一要求早有端倪。
去年南非主辦金磚國家峰會后,就開始向臺灣施壓。今年4月,更是以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和一個中國原則為依據,正式要求臺當局將其駐南非“代表處”遷至約翰內斯堡。盡管臺灣方面試圖拖延,但最終南非給出了最后通牒,這讓臺當局只能無奈地緊急應對。
面對如此局勢,臺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竟然揚言要對南非采取所謂“反制措施”。然而,諷刺的是,即便曾求助于G7等國外援,也無人愿意為其站臺。
更有意思的是,南非發出上述通知,恰逢解放軍在臺海周邊進行軍事演習。無疑再次印證了一個中國原則已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
2、美國也出手了?臺當局無法“過境”
展開全文
到這里遠沒有結束。
臺方官員還原計劃訪問英國,結果遭到對方臨時通知——拒絕,甚至有消息稱,數周后秘密訪美的行程,也遭到美國拒絕,甚至是無法“過境”美國。
這里面的原因頗為耐人尋味。但仔細來說,還是美國白宮顧慮中美關系會因為臺灣而變得更加緊張。
這意味著賴清德不僅僅是在與北京較量,還不得不面對美國在臺灣問題上態度的微妙變化。拿臺灣駐海地前“大使”徐勉生指出,這恐怕只是大陸對臺“全面外交封鎖”的起步,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還會發生更多的“斷交”或被迫“遷館”事件。
從另一角度來看,大陸通過頻繁的環臺軍演和經濟、外交上的強勢反制,已完全掌握了兩岸局勢的主動權。尤其是解放軍在臺海高強度的巡航,使得臺地方武裝力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打擊。
3、“以武拒統”只是紙上談兵
尤其是“聯合利劍-2024B”演習期間,解放軍展示的“冷啟動”能力,顧立雄公開承認,面對解放軍的圍臺軍演,自己居然無論在何時、何地都無法預判其行動。
換言之,在目前的態勢下,臺軍只能“隨時應對”,而這意味著相當大的被動,不僅是對軍事上無力的承認,也讓島內民眾看到了“臺獨”幻想的破滅。
歸根結底,兩岸的軍事差距猶如鴻溝,“以武拒統”只是紙上談兵。在國際形勢愈加復雜的背景下,臺灣的“竄訪外交”或許正走向末路,而這條注定荊棘密布的小徑,只會讓臺灣的安全環境越加惡化。
面對未來挑戰,臺灣或許該重新審視其策略,與大陸構建務實和和平的對話渠道,而不是一味沉迷于無法實現的“臺獨”夢幻。從歷史經驗來看,失去大勢所趨的支持,任何形式的“臺獨”最終只會是死路一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