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相通的發展夢想讓合作跑出“加速度”
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如約而至,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六國領導人再次齊聚一堂,共敘傳統友誼,共商合作大計,共謀未來發展。觀察人士指出,本次峰會有望開啟區域合作“黃金時代”。
志同道合,山海不遠。五年前,中方倡導成立中國—中亞機制;三年前,各方提議將中國—中亞機制升格為元首層級;兩年前,首屆中國—中亞峰會成功舉行……從無到有、日漸緊密,這一地區多邊協作新模式煥發勃勃生機,持續為地區乃至世界注入強大正能量。數據顯示,到2024年,中國已經成為幾乎所有中亞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貿易額達到948億美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全覆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簽署全覆蓋、雙邊層面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全覆蓋,一系列可觸可感的成果生動彰顯中國同中亞國家政治互信的高度、睦鄰友好的深度、務實合作的廣度,以及孕育未來的潛力。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敝衼喪莵啔W大陸的中心,處在聯通東西、貫通南北的十字路口;中國是東方古國、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相鄰相近的地緣紐帶、相攜相助的利益紐帶、相知相親的人文紐帶,以及千年絲綢之路的深厚歷史淵源,賦予彼此共謀發展的天時地利人和。著眼當下,雙方互補的資源稟賦、廣泛的現實需求,特別是在投資、貿易、科技等方面存在的共同利益,持續鞏固著堅實合作。
如果說現實需求與歷史淵源,持續加固著中國—中亞的合作紐帶,那么共通的價值認知,某種程度上構成了命運共同體的“壓艙石”。中國俗語有言“親望親好,鄰望鄰好”,烏茲別克斯坦有諺云“百萬買宅,千萬買鄰”。中亞國家普遍堅持:周邊乃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這樣的信念絕不會為外界噪音逆流所擾。盡管當下地緣政治博弈日趨激烈,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給國際社會帶來普遍沖擊和挑戰,但中國—中亞合作非但未曾放慢腳步,反而持續提質升級,走深走實。曾有中亞民眾面對媒體采訪時坦率表達,中國“可信任、能共贏”。中國與中亞國家共同展現出的一種相互尊重、可持續發展和互利共贏的模式,為建立新型國際關系樹立了典范。
有專家感慨,中國與中亞的交往實踐,“是中國對外政策很多概念與構想醞釀、生成、實踐、發展和升華并應用到其他區域的先行先試的試驗田”。透過中國—中亞的合作實踐,中國的大國形象,更加可觀可感。其一,平等待人。由于自身的歷史遭遇,中國始終堅持“強不執弱,富不侮貧”。無論實力大小、距離遠近,我們真誠尊重每一個國家,維護彼此正當權益和戰略利益。其二,行勝于言。日夜兼程的中歐班列、觸手可及的多樣好物、橫跨天山的中吉烏鐵路……千家萬戶的真切獲得感,讓國家間的互利合作真實又溫暖。其三,大國擔當。我們歡迎每一位朋友搭乘中國發展快車。無論是惠及大眾的公共產品公共設施,還是當地工業化、現代化行進關鍵階段所需的技術人才,中國均愿盡一臂之力。
“歷史總在不斷前進……我們今天所作的每一個抉擇、采取的每一項行動,都將決定世界的未來?!卑倌曜兙旨铀傺葸M的大背景之下,和平赤字、發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無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地球村成員之間守望相助、協同向前。一個挺膺擔當、為動蕩世界注入可貴確定性的中國,注定同行者眾。
大漠孤煙,駝鈴聲聲。今天的中國昂揚奮進,亦真誠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在徐徐鋪展的合作共贏道路上,相信更多人會明白哈薩克斯坦的那句諺語——有團結的地方,定有幸福相隨。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流程編輯:U072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