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提芬太尼問題,威脅讓中國付出代價,中方:反制仍舊有效!
近日,中美兩國在芬太尼話題上再度交鋒,顯然雙方對于如何應對這場嚴重的危機各有算盤。過去幾天發生的事件,無疑為這種博弈增添了新的觀感與思考。
5月13日,在中國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林劍對芬太尼問題的表態清晰而堅定。他直言:“芬太尼是美國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問題?!边@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反駁,更是在為中國的立場辯護,強調責任應該由美國自身承擔。然而,這樣的聲音卻在美國前駐華大使伯恩斯口中變得更加尖銳且具有威脅性。他宣稱,如果中國不在芬太尼問題上與美國合作,中國將面臨“代價”。這仿佛是一場兩國間的不平等對話,一邊是霸氣外露的威脅,另一邊是堅決捍衛自身權益的反擊。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對中國施加壓力的手段顯然反映出其背后的不安。伯恩斯提到的“代價”究竟是什么,并未明確,但無疑是想借此言辭將問題轉嫁給中國?,F實卻是,美國的芬太尼危機并非源于外部輸入,而是由于自身的社會治理和政策失誤。
數據告訴我們:2023年因芬太尼濫用致死的美國人數量高達75,000,占藥物過量死亡總數的70%。美國的監管政策滯后,導致了毒品泛濫成災?!叭蚪竞诙础钡臉撕灴刹皇强昭▉盹L。美國雖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卻也是阿片類藥物消費最大的國家。這種畸形的現象,讓芬太尼在美國的市場中幾乎沒有門檻,成為許多人逃避現實的選擇。
反觀中國,自2019年以來,已經在全球率先對芬太尼類物質進行了全面整治。在這方面,中國不僅采取了嚴格的生產經營監管措施,還利用科技手段加大了打擊力度。而且,中國和美國之間曾有過成功的合作經驗,雙方在禁毒領域也一直保持著交流和合作的意愿。然而,自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這種合作卻遭遇了重重障礙,伯恩斯的強硬言辭正是這一背景下的延續。
展開全文
此次的日內瓦中美經貿會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雙邊關稅問題,美國同意將部分關稅降至30%,而中國也作出了相應的調整,但一旁的芬太尼危機卻依舊懸而未決。美國單方面的關稅政策與克制似乎難以解決根本問題,只會加劇雙方的緊張關系。
我們可以看到,伯恩斯試圖通過芬太尼的問題來博取更多的關注和利益,這不僅是對中國施壓的嘗試,也是對美國自身治理失效的一種掩飾。然而,外交部的回應清楚地表明,中方對這種轉移責任的做法毫不買賬。美國如果繼續強硬施壓,不僅不能解決國內的芬太尼問題,反而可能引起更大的反彈,損害中美關系。
在這個背景下,未來的走向令人關注。一方面,中國表明了愿意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對話合作;另一方面,美國卻通過甩鍋的方式試圖掩蓋自身責任。這場圍繞芬太尼的博弈,本質上是兩種治理理念的碰撞:一種是基于合作共贏的態度,而另一種則是曝光問題、試圖轉移矛頭的策略。
在這個過程中,國際輿論對美國的做法也表現出明顯的質疑。有調研顯示,91.8%的受訪者認為美國在芬太尼問題上的態度是“關稅霸凌”。這樣的看法不僅反映了外界對美國做法的不滿,也彰顯了國際社會對中美關系未來走向的深刻關注。
因此,如何解決這一危機,將成為考驗中美兩國治國理政能力的重要試金石。美國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問題,而非把矛盾推給中國。正如林劍所言,中美之間應以互惠互利的姿態共同面對挑戰,而不是用關稅大棒互相威脅。這場關于芬太尼的博弈,不僅僅是藥物管控的較量,更是兩國在全球治理中應有的責任與擔當的體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