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票比25票!美軍一把手換人,對華釋放特殊信號,我外長早把話挑明 ?
據央視新聞報道,近期,美參議院以60票贊成、25票反對的結果,確認丹?凱恩出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這一職位作為美軍權力中樞的核心角色,其人選變動往往蘊含著諸多深意,尤其是在當下敏感復雜的中美關系大背景下,凱恩的上任備受矚目。
丹?凱恩在上任之初,便在提名聽證會上針對中美軍事關系直言,美方要避免與中國沖突。這一表態頗為引人關注,背后有著深刻的現實考量。凱恩指出,美國國防工業體系在靈活性、生產速度以及后勤補給等多方面全面落后于中國。一旦臺海等地爆發沖突,美軍難以在中國家門口與解放軍進行持久戰。從現實情況來看,自去年至今,美軍裝備事故頻發,多架戰機墜毀,甚至出現美軍艦誤傷自家戰機的罕見狀況。
丹?凱恩(資料圖)
在也門胡塞武裝封鎖紅海時,美軍也顯得應對乏力,派出的艦機多次遭到胡塞武裝襲擊,這些都從側面反映出美軍當前的困境。同時,中國在高超音速導彈技術領域取得顯著成果,??樟α楷F代化進程不斷加速,已構建起強大且現代化的??樟α矿w系,在部分關鍵技術領域已與美軍并駕齊驅甚至實現超越,這使得美軍在面對中國時不再具備絕對的戰略優勢。
在凱恩發出避戰信號之前,美國高層已有類似表態。3月初,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曾公開宣稱美國不尋求與中國開戰;4月初,美軍高級官員飛抵上海,與解放軍高層舉行會議。然而,美國國防部卻又暗中將中國列為“唯一威脅”,強調強化本土防御的重要性,并欲推動“以臺遏華”戰略。這種矛盾態度背后,是美國既想維持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借助所謂“自由航行”等幌子對中國進行抵近偵查、聯合軍演等活動,又忌憚中國日益強大的軍事力量,尤其是中國高超音速導彈以及強大的核威懾力,令美國不敢輕舉妄動。
展開全文
中國臺灣(資料圖)
長期以來,中國在臺灣問題上始終秉持堅定立場。臺灣問題涉及中國核心利益,是中美關系政治基礎中的關鍵問題。任何試圖以臺制華、干涉中國內政的行徑,都將遭到中國堅決反擊。在軍事發展方面,中國一直堅持走獨立自主的國防現代化道路,投入大量資源用于軍事裝備研發和技術創新,構建起一套完備且具有強大威懾力的現代化國防體系。與此同時,中國始終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主張通過對話、協商等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積極推動國際合作,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
回顧過往,中國外長也曾在重要場合就中美關系清晰闡明中方立場。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等國際舞臺上,中國外長指出,中美關系應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相互尊重,要求雙方尊重彼此主權、領土完整以及發展道路選擇;和平共處,強調中美作為大國應避免沖突對抗,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合作共贏,倡導雙方在經濟、科技、環保等諸多領域開展合作,實現共同發展,造福兩國及世界人民。這三原則為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特朗普(資料圖 )
從歷史經驗來看,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曾給雙方經濟都帶來一定沖擊。美國曾發起的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舉措,不僅未能達到其預期目的,反而使得美國自身相關產業成本上升,消費者利益受損。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積極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深化國內改革,不斷提升經濟韌性與活力。在全球經濟治理格局中,中美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合作空間廣闊,攜手合作有助于推動全球經濟復蘇、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
展望未來,中美軍事博弈仍將持續,但沖突對抗并非唯一選項。美國新上任的軍事高層需清醒認識到當前國際形勢以及中美力量對比變化,放棄冷戰思維與零和博弈理念,以理性、務實態度與中國展開對話交流,尋求合作共贏契機。中美兩國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唯有通過平等對話、合作協商,管控分歧矛盾,才能避免誤判,共同維護全球戰略穩定,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積極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