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論‘如何’”成長講壇丨別怕“土”,越扎根越芬芳
講述者名片:徐松偉,男,32歲,籍貫江蘇興化,現任興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稽查大隊產品質量稽查科科長、興化市安豐鎮李東村黨總支書記、鄉村振興指導員、第一書記。2022、2023年度興化市政府嘉獎;2023年度泰州市“卷煙打假打私先進個人”。
向下做沉默的根向上成有光的樹——如何在厚重的“泥土味”中,萃取人生清甜?
在興化東北部的廣袤田野上,我見過最震撼的生命圖景:一棵老槐樹的根系在地下蜿蜒伸展,汲取著泥土深處的養分,而樹冠卻直指蒼穹,在風雨中舒展年輪。
這恰如基層工作者的成長狀態——既要把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又要讓枝干向著陽光生長。
2014年,我以大學生村官身份回到家鄉,面對“讀書為何回農村”的疑問,我的答案始終如一:農村是我的根,我要把書頁里的文字,寫成泥土里的詩行。
那么,如何在厚重的“泥土味”中,萃取人生清甜?
我想,向下做沉默的根,向上成有光的樹。當我們在基層一線深耕自我時,每一滴汗水都在書寫生命的詩行,每一次堅守都在照亮未來的遠方。
在廣袤的基層天地里,每一株幼苗都需經歷破土的掙扎與風雨的洗禮,方能長成參天大樹。
2014年8月,我響應省委組織部號召,成為一名省聘大學生村官。
興化市興東鎮塔頭村是我工作的第一站。
在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的兩年間,我系統學習了農村工作方法,積累了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兩年后,組織委以重任,任命我為興東鎮周蠻村的黨支部書記,主持全面工作。
剛到周蠻村工作時,我感覺壓力山大。面對這個信訪矛盾突出村,我始終秉持“組織派我來是解決問題”的信念,將壓力轉化為工作動力,迅速完成角色轉變。
村莊要發展,必須先穩定。我創新建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議事會”雙軌決策機制,充分發揮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議事會的作用,多方走訪,了解訴求,做到村務每月公開,大事民主決策。
工作時我有個習慣,就是每天早晨和傍晚都要在村里走一遍,看到哪里人多了就湊上去聊聊天,聊著聊著,村民急難愁盼就能做到心中有數。
一年多時間,通村公路從4米拓寬至6米,莊內1000多米道路實現硬質化,200多平米的衛生死角被改造成村民休閑健身活動場地,廢棄的村小改造成了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新增、更換了60余盞路燈。
花開無聲,芳香自來。當村民們知道我要到市場監管局工作時,一句“小徐書記?;丶铱纯础?,瞬間讓我明白了努力和奉獻的意義。
那些被我們抱怨的繁瑣小事,其實是滋養生命的養分;那些讓我們疲憊的走村串戶,正是筑牢根基的必修課。
當我們把根扎進泥土時,命運早已在暗中為我們準備了驚喜——根系越發達,未來的枝干就越挺拔。
展開全文
扎根的過程必然伴隨孤獨與艱辛,但若能以專注細致的匠心深耕,必能將貧瘠土地化作希望田野。
2017年8月,我通過公務員考試成為興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安豐分局的一名行政執法人員。
身份轉變了,不變的是扎根基層、為民服務的初心。
安豐分局轄區涵蓋安豐、新垛、大營三鎮,地處興化地理版圖的東北角。監管服務工作全靠“鐵腳板”丈量,轄區內所有食品生產企業、餐飲單位、特種設備使用單位都需逐一走訪、深入了解。
最難忘的是抗疫歲月。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寧靜,春節期間,我主動放棄休假,第一時間重返崗位,投入防疫工作,駐扎農貿市場,每天協助測量體溫、查驗二維碼上萬人次。
2018年,我的左腿不慎骨折,當時正逢安豐鎮創建食品示范鄉鎮,分局工作格外繁重。
在家休養的我主動向分局領導提出:“只要能站起來,就請允許我去單位上班,就算不能出外勤,坐在辦公室做些軟件材料也是對同志們的支持?!?/p>
2020年,我負責特種設備安全、黨建、紀檢監察、價格稽查、廣告、網絡監管等6個條線的工作。4年多時間,我在完成分管條線的日常和專項監管工作以外,處理各類投訴舉報200多件,參與辦理案件20余起。
20年7月,組織上又讓我兼任新垛鎮豐樂村黨總支駐村第一書記,負責整頓轉化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工作,我與村“兩委”一班人共同努力,順利完成工作任務。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所有吃過的苦、流過的汗,都會在未來某個時刻變成驚喜的禮物。就像竹筍必須經歷黑暗中的蟄伏,才能在春天破土而出,直指云霄。
扎根的意義,在于為生長積蓄力量。
從村官到行政執法人員的角色轉換中,我深刻體會到“隔行如隔山”的挑戰。
市場監管稽查工作專業性強,執法程序、法律適用、證據固定等都需從頭學起。
幸運的是,我所在的稽查大隊是一個講團結、能吃苦、敢斗爭的集體,前輩們毫無保留地傳授執法經驗:“辦案一定要嚴謹,詢問筆錄里的貨值金額必須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執法辦案,材料為王,每份文書都要經得起法律推敲”。
21年12月調入稽查大隊后,面對大案要案的壓力,我與同事們并肩作戰:在糧食市場專項整治中,我們從清晨9點持續至凌晨4點,連續19個小時粒米未進。
在查處不合格滅火器案件時,正值國慶假期,我們堅守辦案現場直至凌晨1點,在國慶之夜用特殊方式為祖國慶生。
在查辦不合格油品案件中,我們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深夜,攀登上5米高的油罐進行封鉛作業,用專業和勇氣守護市場安全底線。
這段稽查經歷讓我明白:市場監管稽查不僅需要過硬的專業能力,更需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斗爭精神。
我們用連續作戰的毅力、精益求精的態度和守護民生的擔當,詮釋著新時代市場監管人的使命與責任。
此刻,站在新的起點回望來路,我依然能聽見興化田野上的風聲。
那是泥土在訴說:向下扎根的深度,決定著向上生長的高度;而那些在黑暗中默默伸展的根須,終將在某個清晨,讓整棵樹開滿芬芳的花。
向下扎根時,不騖虛聲、不圖虛名;向上生長時,心懷蒼生、肩擔道義。青年干部當以扎根的定力、生長的活力、守正的毅力,在基層一線書寫屬于這個時代的華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