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給收割機打柴油罰3萬,罰款退了問題還沒解決
文| 唐凱蘭
去年11月,安徽壽縣農民顧先生在忙秋收時,因農機沒油了,自己開車去加油站買了一千多元柴油自用,途中被交運執法隊抓住,扣車并罰款3萬元,理由是他無證運輸危險品。
顧先生不服這個罰款,申請行政復議。新京報我們視頻1月1日報道,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顧先生的行政復議結果下來,3萬元退回給他了。
在上次報道中,淮南交運執法支隊三大隊的人回復稱,處罰沒問題,說是職責所在,還說這是最低額度的罰款,顧先生不服可以申請行政復議。如今行政復議撤回了原有的罰單,不知道當初開罰單的人心里怎么想。
資料圖,圖文無關
這件事情當中,交運執法隊不費什么勁,開罰單的有可能是盯住了加油站這個點。農忙季節,家有農機的過來買油太正常了,執法人員只要埋伏好,等到顧先生從加油站一上路就可以截查他,一查一個準。
而上級交運執法隊拿到行政復議申請,包括顧先生提交給三大隊的自證是自用油的一系列證明,下級沒通過上級卻認可了,于是推翻下級行政處罰。
執法部門開單撤單,都有他們的一套說法,可顧先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驚嚇。他為了交3萬元罰款,貼上了賣稻子的一萬多塊,剩下的都是借來的錢。如果沒有申請復議成功,他要為這種看起來很正常的農機用油付出沉重代價,這一點也不正常。
有人說這是對柴油這類危險品的合規管理,罰款是應該的??梢钦鏋榱撕弦?,顧先生得去考個危險品運輸資格證,還得買個合規運油車,這種所謂“合規”不是專門為難農民嗎?
還有人說,可以讓專門油車給田間地頭的農機加油。這種想法是好的,也確實是鄉鎮農機站的職責范圍,問題是想法很簡單,現實卻不簡單。絕大多數農機站不會服務到這個份上,原因同樣是運輸資格與成本。
更有人說,那讓油站用油罐車送油到田間地頭。說這種話的人,只怕不知道田間地頭在哪吧,盡想著把農民種地掙的那點錢全扔到水里,畢竟錢不是他們的,站著說話不腰疼。
資料圖,圖文無關
展開全文
說來說去,在所謂合規的尺子下,農民要符合所有合理的不合理的規定,唯獨農民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做法不受尊重。顧先生打柴油被罰3萬元,本質上不是合規與否的問題,而是是否允許三農生產保留合情、合理彈性空間的問題。
加油站知道顧先生加油是為了農機作業所需,村支書也證明當地農業種植大戶在農忙時節都是這樣做的,這就是合情合理的意思,是自發秩序。不需要農民每次都用板車拖運收割機、旋耕機到加油站加油,這就是合情合理的最基本體現。
要是真為安全考量,有關部門就應該先做好服務,幫助農民以合規的方式送油進田。遺憾的是,一些執法者只知道教條主義,拿著條文去嚴絲合縫地套顧先生這樣的農民。好在媒體介入下,上級執法部門看出了問題,撤銷了處罰,替顧先生解圍了。
退了顧先生3萬元,錢到賬了,可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畢竟上級部門沒有交代退還罰款的理由。是不是說今年秋收,顧先生自己開車去打柴油就不會被交運執法隊罰款了呢?還是說,他或者其他農民打油自用還會被罰,然后再走一遍行政復議?
執法到了這個地步,威也就不可測了,總覺得哪里是出了問題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