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運柴油被罰3萬,農民用油怎么辦
拉著油桶的皮卡車半路被路政人員攔下。
據媒體報道,安徽淮南一村民開小貨車去加油站購買1500元的柴油給農機加油,被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部門以“涉嫌未取得危險品道路貨物運輸許可擅自從事道路危險品運輸”為由,暫扣車輛并處罰金3萬元,引發公眾關注。
從安全角度來看,柴油作為易燃易爆品,其運輸和使用確實需要嚴格遵守相關規定。2022年底調整修訂的《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規定,柴油無論閃點,已被全部列入危險化學品目錄;根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運輸危險化學品,應當根據危險化學品的危險特性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使用貨車、皮卡等私家車運輸柴油,顯然違反規定,近年也有不少違規運輸柴油受罰的相似案例。此事件中,當地有關部門依據《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對村民進行處罰,似乎并無不妥。
爭議的焦點在于,秋收時節是農機器具的用油高峰,農田又多距加油站較遠,農民自行運輸柴油至田里,并不是個別現象,更是農村地區的普遍情況。而農忙時期,收割機等各類農機器具每天的加油頻率更是較高,無論是每次都請專業罐裝車輛運輸加油,還是為了加油專門去獲取一個運輸資質,顯然都不現實。就此而言,一些法律規定與農村生產的現實需求相脫節,導致村民不得不違法,這也就需要有關法規作出切合實際的修訂,或者執法部門處置時盡量更靈活、合理。
盡管當地部門根據有關規定進行了3萬元的最低限額處罰,但這3萬元對農民來說,也并不是一筆小錢。該村民就曾向記者反映,他不得不賣掉田中1.8萬元的水稻,又向村里借了1.2萬元,才在執法部門對其進行延期處罰的情況下,繳清這筆罰款。村民的窘況一目了然,但如此“按最低限額處罰”的機械性執法,難免少了些人情味。
情理上缺少執法溫度外,從法律規定上看,這一處罰也未必公允?!兜缆肺kU貨物運輸管理規定》中同樣明確“載運小量危險貨物時運輸條件的豁免”等內容,面對村民運輸數額不大的柴油,執法部門完全可以提出豁免,加以教育提醒即可。此外,對于暫扣車輛這一處罰細節,根據當地相關管理條例,其中特指適用范圍為“道路運輸經營”等以營利為目的的對象。該村村委會也為其開具證明稱,村民是為農業生產而自行采購柴油,并非用以銷售等行為。顯然,上述處罰也并不適用這一情形。
秋收時節,爭分奪秒,即便是為了教育村民用油安全而罰款,也該合情合理,讓人心服口服才對。如果讓農民一年的收成全交了罰款,無疑是給秋收制造人為障礙,也會給自己惹上“以罰增收”的質疑。面對這類不規范的運輸行為,做好普法宣傳是一方面,如何保障秋收期間農民用油購油的及時方便,更需要有個說法?!八陀瓦M田”的例子不在少數,倘若先有罰后有管,恐怕會把助農好事變成一聲嘆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