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沒讓中國失望!美大選最后關頭,特朗普在臺灣問題上,有了新想法
據環球時報近日報道,“距離美國大選還有不到一周,誰會想到‘垃圾’一詞會成為競選的支點?”美國大選進入最后階段,拜登總統稱特朗普支持者是“垃圾”的言論引發爭議。當地時間10月30日晚,特朗普身穿美國清潔工式樣的橙色背心、乘坐一輛“垃圾車”參加競選活動,諷刺拜登的相關言論。拜登后來解釋說,他意思是特朗普一名支持者的仇恨言論是“垃圾”,而不是他的所有支持者。哈里斯試圖與拜登的言論保持距離,稱自己“強烈反對基于選民投票給誰而作出的任何批評”。
距離美國11月5日最后投票日還幾天時間,2024年美國大選進入沖刺階段,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較量愈發白熱化。當地時間10月31日,據美國《福布斯》報道,一項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美國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僅以1%的微弱優勢領先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但有10%的選民可能會在大選之前改變想法??陀^上,選舉人的民意調查,只能代表各自機構的一些觀點,離真正的民眾選舉還有一些區別,從以往選舉的情況看,民意領先的一方不一定贏得大選。
美國大選的早投已經到了6500萬選票了,目前哈里斯的優勢不小。根據10月31日,全美已有5700萬選民提前投票, 出口民調”(投完票后走到門口的已投票選民的民意調查的意思)甚至有些一邊倒。
同時,據南方網近日消息,10月30日上午10時,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問: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日前受訪談到臺灣問題時稱,若其當選后“中共對臺灣動武”,將對中國大陸征收150%至200%關稅。他還稱“如果臺灣要美國保護,就該繳保護費”。對此有何評論?發言人朱鳳蓮表示,美國究竟是想“保臺”還是“害臺”,相信大部分臺灣同胞已經作出理智判斷,清楚知道美國奉行的永遠是“美國優先”,臺灣隨時可能從“棋子”變成“棄子”。
美國大選在即,目前,特朗普與哈里斯的支持率不相上下,如果特朗普勝選,對臺當局而言,可能將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日前,特朗普在接受采訪時再次提及,要讓臺灣交天價“保護費”,并且強調臺灣地區偷走了美國的“芯片生意”。而且,這已經不是特朗普第一次發表此類言論。有分析認為,相比較于拜登政府積極參與中東、俄烏、亞太事務而言,特朗普表現得不一樣,他可能更加專注于美國本土事務。
首先,特朗普當選極大可能的分化美日韓同盟的團結性。對于臺灣地區而言,特朗普若是當選后,其帶來的不可預測性,必然大幅增加臺灣防御成本增加,惡化臺灣財政支出負擔,引發臺灣民眾及反對黨的反美及疑美情緒;但對沖大陸的彈性增加,特朗普若再次上臺還需考慮其前后兩個任期內的政策差異偏向,假使延續前一任期方針,美國國際及軍事戰略其孤立性更強,防御成本更高。
展開全文
由于,中美之間的貿易糾紛越來越頻繁,科技領域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臺灣作為全球重要的芯片生產基地,自然成為了這場博弈中的關鍵棋子。特朗普深諳“商人思維”,他將臺灣視為一項“投資項目”,希望從中榨取最大的利益,特朗普想通過臺灣問題給中國大陸施加壓力,從而使中國在貿易談判中做出更多讓步。另一方面,特朗普也希望通過對臺軍售等方式,直接從臺灣獲取經濟利益,他的“保護費”言論,正是這種“商業邏輯”下的政治操弄。
特朗普的言論,無疑給臺灣問題火上澆油。作為美國前總統,他深知自己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影響力,也知道臺灣問題在中美關系中的敏感地位。他選擇在這個關鍵時刻拋出“保護費”的言論,無疑是在向臺灣當局和大陸方面同時施壓。他的所謂的“保護費”言論,也揭示了美國對臺政策的核心邏輯:美國希望臺灣能夠發揮遏制中國大陸的作用,但并不打算全心全意“保護”臺灣。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選擇了正面對線,一句話直接把特朗普的相關表態背后的邏輯給說透了。她認為,美國究竟是想“保臺”還是“害臺”,大部分臺灣同胞可以做出理智判斷,因為美國一向奉行“美國優先”,臺灣隨時可能變成“棄子”。美臺勾連的作用就是,美國利用臺灣對抗大陸,現在美國都沒有與中國大陸對抗的決心了,“棄臺”不過是時間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