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朝鮮出兵援俄后,普京又張羅與伊朗結盟,外媒哀嘆歐洲成大輸家
之前是俄羅斯一家硬剛北約30多個國家,即便后來與白俄羅斯結盟,也難以對抗北約的軍事優勢。但現在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且這種變化是有利于俄羅斯的。日前,朝鮮派出1.2萬的特種部隊援助俄羅斯,讓俄朝聯盟條約得到實踐。俄朝此舉,在給俄烏沖突形勢帶來巨大影響的同時,也讓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力量對比開始發生逆轉。
但這對俄羅斯而言,還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原因很簡單,俄羅斯的潛在盟友還有很多,伊朗、古巴和委內瑞拉等,都有可能成為俄羅斯對抗北約的盟友。尤其是伊朗,也開始向成為俄羅斯主導的軍事聯盟中一員邁出實質性腳步。據《參考消息》報道,俄外長拉夫羅夫日前表示,俄羅斯和伊朗將在不久后簽署全面戰略伙伴條約,其中將重點關注防務問題。
就在日前,俄羅斯與朝鮮已經通過簽署類似伙伴條約,正式締結同盟關系,讓朝鮮向俄羅斯派兵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顯然,俄羅斯和伊朗如果簽署相關防務條約,意味著俄伊兩國也將正式結盟。弄不好,伊朗也有可能和朝鮮那樣,派兵支援俄羅斯在庫爾斯克的作戰行動。顯然,經過俄羅斯的一系列外交努力,當前已建立起一個龐大的軍事聯盟,與北約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當然,對美歐國家而言,俄羅斯擴大其反西方聯盟,并不只是體現在其對抗西方打壓的力量成倍增強,更重要的是,目前俄羅斯、白俄羅斯和朝鮮都是擁核國家,不排除俄羅斯在與伊朗簽署共同防御條約之后,在伊朗境內部署核武器的可能性出現,讓世界出現一個有核國家聯盟。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對北約在亞太、歐洲和中東的軍事戰略所產生的不利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當然,這是后話,也未必有可能發生。就當前形勢而言,俄羅斯擴大其軍事朋友圈,尤其是朝鮮派兵援俄的情況發生,對美國的影響或許沒那么嚴重,但對歐洲而言則是一場噩夢。原因很簡單,盟友派兵支援,讓俄羅斯對烏特別軍事行動中,已不再是孤軍作戰。即便是俄烏沖突結束了,但對歐洲而言,他們所要面對的軍事壓力,不是因為俄羅斯的戰爭潛力因這場俄烏沖突的結束而被削弱,而是隨著其軍事朋友圈的壯大,反而變得更加強大。
由此可見,無論俄烏沖突會不會結束,什么時候結束,歐洲都是這場持續3年多戰爭的最大輸家之一。原因很簡單,他們之所以愿意冒著自身經濟和安全利益受到損害的代價,協助美國挑起烏克蘭沖突,并讓這場沖突長期化,其主要目標就是削弱俄羅斯的戰爭潛力,最好讓這頭北極熊在未來變成不再具備對歐安全威脅的“乖乖熊”。
但事實證明,歐洲打錯算盤了,北極熊非但沒有被打垮,反而變得更加強大。當然,俄羅斯的強大不止體現在軍事方面,更讓歐洲感到擔憂的是,隨著朋友圈的擴大,俄羅斯能源出口已成功完成“東進”的戰略布局。另外,有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的存在,俄羅斯在商品進口供應方面,也不再對歐洲存在依賴性。換句話說,俄羅斯現在已經有足夠的底氣,在經貿領域上向歐洲說“拜拜”了。
之前由于歐洲還有在能源和其他商品進出口貿易方面,卡俄羅斯脖子的資本,這對牽制克里姆林宮對歐軍事戰略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然而,一場烏克蘭沖突打下來,歐洲手里頭牽制俄羅斯對歐軍事戰略的籌碼被打沒了??梢灶A見的是,在俄烏沖突結束后,歐洲對俄外交和安全戰略將陷于極為被動的局面。因此,“政客新聞網”歐洲版日前在報道中直言:歐洲已經成為了輸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