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收到邀請函,不料G7出師不利,連金磚都不如,事情不簡單
近日,據環球時報報道,印度總理莫迪確認收到加拿大總理卡尼的邀請,將出席本月在加拿大舉辦的七國集團(G7)峰會。這本是印度外交的一個動態,卻因G7自身的困境,凸顯出別樣意味。
莫迪(資料圖)
G7峰會即將于6月15-17日召開,然而東道主加拿大卻提前宣布會議“破產”,G7國家將不會嘗試發表聯合公報。美國媒體稱,由于美國與其他成員存在巨大分歧,加拿大總理卡尼干脆徹底放棄尋求達成一份G7聯合聲明,以避免2018年特朗普拒簽聯合公報并提前離場的“名場面”重演。
曾經,G7在國際舞臺上占據主導地位。其成員國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多方面影響力巨大。成立之初,G7掌控著全球經濟約70%的GDP。但如今,形勢已發生巨大變化。在經濟規模方面,按2023年數據,G7的GDP占全球比重已跌破40%,降至29.3%。與此同時,金磚國家經濟增長迅速,2023年其GDP占全球比重達到37.4%。若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金磚國家GDP總量占全球GDP的比重已然超過G7。
從經濟結構來看,G7成員國經濟發達,服務業占比高,在金融、科技、高端制造業等領域競爭力強,如美國金融與信息技術產業、德國汽車與機械制造業、日本電子與汽車產業。而金磚國家經濟結構多元化,有像中國這樣的制造業大國、巴西這樣農業資源豐富的國家,也有俄羅斯、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能源出口型國家,并且在科技、金融等領域也在不斷發展提升。
展開全文
莫迪(資料圖)
在政治影響力上,G7曾憑借發達國家聯盟的身份以及成員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等國際組織中的重要地位,在國際政治事務中發揮重大作用。但近年來,其內部成員國利益分歧不斷,新興國家崛起,使其政治影響力受到挑戰。反觀金磚國家,代表著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利益,隨著經濟實力增強,在國際政治舞臺影響力持續上升,通過加強內部合作、推動多邊主義,在國際事務中作用日益重要。
G7的合作機制相對松散,無固定日常管理機構,主要依靠定期首腦會議和部長會議溝通協調,發展目標主要是維護發達國家利益,鞏固全球經濟和政治主導地位。而金磚國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合作機制,涵蓋領導人會晤、部長級會議、工作組會議等,旨在加強成員國經濟合作,推動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促進經濟發展,同時不斷拓展政治、人文、安全等領域交流合作。
在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方面,G7過去貢獻顯著,但近年來因經濟增長乏力、內部問題等,對全球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減弱。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過去10年,金磚國家GDP增量占全球40%以上,隨著新成員加入,其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還將不斷增加。
莫迪對G7峰會邀請函極為看重,這背后有其自身考量。印度并非G7正式成員,卻自2019年起多次受邀參加峰會。此次獲邀,對印度提升國際形象、推進外交布局等有重要意義。然而,印度在積極靠攏G7的同時,不應忽視自身作為金磚國家重要成員的身份。金磚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不斷提升,為印度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印度若在G7與金磚之間搖擺不定,可能會陷入兩難境地,錯失發展機遇。
G7當前的困境以及與金磚國家的對比,釋放出國際格局正發生深刻變革的重磅信號。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崛起,正重塑全球經濟與政治格局。未來,多邊合作機制的重要性將愈發凸顯,而那些固步自封、無法適應時代變化的組織或機制,其影響力必將逐漸式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