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老哥耕地撿槍拍抖音,3小時后警察上門:查水表!丨輕武專欄
傳說中的7音子
大家好,我是頭像機槍一樣禿禿禿禿的排稿少女夢小二。
5月8號,黑龍江省牡丹江邊境管理支隊北寒邊境派出所接到舉報電話,電話里稱有村民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視頻,視頻內容赫然是一支手槍。在中國這樣一個嚴格禁槍的國家,一旦出現槍支就不是小事,接到報警后民警立刻出警。
▲這也能拍抖音?
發視頻的人是在2020年耕地時候撿到的手槍,后來為了在網上炫耀,拍成短視頻發布到了抖音,沒想到3個小時候就有民警來敲門了。最后民警在這位老哥家里發現了一支“出土”的轉輪手槍:
展開全文
▲這槍殺傷力如今也許還不如一塊磚頭
最后經過民警說服教育,男子主動上交了該手槍。黑龍江緊挨俄羅斯,最近一段時間在“撿槍”上出盡了風頭,先是有釣魚佬在河里釣上SVD,又有人在橋下撿到AWM,這回又是耕地撿到轉輪手槍。眼尖的我一眼就看出來這槍不是別人,正是北方鄰居的納甘M1895轉輪手槍。
▲納甘M1895轉輪手槍
1886年法國裝備了8毫米的1886勒貝爾步槍,作為第一種使用無煙發射藥的步槍,勒貝爾步槍掀起了一場步槍技術革命。當時俄國政府也決定招標一支新的無煙步槍,最后的成果就是大名鼎鼎的莫辛納甘步槍。
莫辛納甘可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人名字的“縫合怪”。莫辛是俄國圖拉兵工廠的武器設計師,莫辛設計了一種5發單排彈倉的7.62毫米口徑步槍參與招標,同時來自比利時的天才設計師萊昂·納甘也向俄羅斯軍隊提交了一種8.89毫米的步槍參與測試。
經過測試后俄國軍方其實更喜歡納甘的設計,但沙俄政府卻覺得“我們大沙皇俄國怎么能用老外設計的武器”,于是力挺莫辛的步槍。最后兩派僵持不下,最后兩種武器合并成了一種槍,把納甘的供彈系統裝到了莫辛的步槍上,最后成了莫辛納甘步槍。
納甘也如愿分到了一筆不菲的獎金。嘗到了甜頭的納甘發現俄國又在招標新的制式手槍,于是帶著自己設計的新轉輪手槍去投標,又一舉中的,成為了納甘M1895轉輪手槍(以下簡稱納甘手槍)。
▲有人記得這是什么電影嗎?
納甘手槍最獨到的設計是其獨特的閉氣彈巢結構和埋頭彈組合。
槍械擊發原理都一樣,由高壓火藥燃氣膨脹推動彈頭前進,賦予子彈初速度。但轉輪手槍天生就和這一原理過不去,因為是轉輪手槍本質上是一種轉膛槍械,為了保證彈巢能順滑轉動,彈巢就只能和槍管之間留一個小縫隙,擊發時候高溫高壓的燃氣很容易從縫隙里跑出來浪費能量。
▲傳統左輪“四面漏風”
浪費了很多能量
相當于給浴缸充水時下面的排水口在漏水,轉輪手槍天生就有類似缺陷,火藥燃氣剛通過后膛后壓力會急劇下降,浪費了很多能量,導致子彈初速降低。
而納甘手槍很巧妙的解決了漏氣問題。天才的納甘設計了一種很特殊的結構,這種手槍在擊錘被壓下以后轉輪會往前運動,貼緊槍管。
▲壓下擊錘,彈巢前進貼緊槍管
光貼緊槍管還不夠,納甘特意設計了一種獨特的凸緣埋頭彈配合轉輪進行閉氣:
▲納甘手槍的子彈長這個樣子
凸緣埋頭彈裝在彈巢里時藥筒前唇是長出來一截的,當彈巢向前時,這截帶弧度的藥筒就會與槍管插在一起閉合,類似于步槍彈肩和彈膛配合設計。
▲確實是巧妙的設計
如此一來,子彈一經擊發彈筒在燃氣作用下牢牢貼緊槍管,自然燃氣不會泄露出來。
▲彈巢縫基本沒有氣體泄漏
一頓操作下來納甘手槍威力大增,因為閉氣設計彈頭初速增加了45米每秒,槍口動能能達到300焦耳以上。不過成功也是有代價的,納甘手槍的藥筒會在射擊時候膨脹,重新裝彈時必須用工具才能把彈殼挨個捅出來,然后再一發一發把新子彈裝進彈巢里。所以納甘手槍的裝彈是這樣的:
▲彈殼只能一發一發的捅出來
打槍一時爽,裝彈火葬場
盡管現在看來納甘手槍多有不便,但在當時是相當天才的設計,畢竟那會兒中國還是光緒25年。納甘手槍被采用后分成兩種產品,一種是軍官們使用的雙動版本,另一種是士兵們使用的單動版本。在1918年,落后的單動版本停止生產。
蘇聯把沙俄取而代之后繼續生產納甘手槍,盡管1933年更加先進的TT手槍已經出現,但短小精悍的納甘手槍依然被秘密警察和一些蘇聯執法機構使用,因為其可以很方便的藏在便衣衣服下。一直到1945年,共有200萬把納甘手槍被生產出來,而直到現在還有不少俄羅斯警察在用這種爺爺輩武器。
當時中國軍閥林立,對國外武器的需求量巨大,不少軍隊都有納甘手槍裝備。比如張作霖的奉系,裝備的大量納甘手槍,因為納甘手槍彈膛容彈7發,所以被中國人叫做“七音手槍”或者“七音子”,我愿稱之為信達雅??谷諔馉幹刑K聯也大量援助該槍給中國,主要活躍在東北和西北地區。
至于這槍是怎么流落到牡丹江農田里,可能是中國軍隊戰爭遺留,也能是當年蘇軍進入東北遺留,事實如何小二就不得而知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