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帶領上合八國,為伊朗仗義執言,莫迪卻唱反調,要與上合組織“劃清界限”!
上合組織近日針對中東局勢發表聯合聲明,中方攜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8個成員國一致譴責以色列6月13日對伊朗的軍事打擊,并表達對伊朗的堅定支持。然而,10個成員國中唯獨印度公開拆臺,不僅拒絕參與聲明討論,其外交部更直接與上合組織"劃清界限"。這種反常舉動背后,暴露出新德里在戰略利益、地緣博弈和內部矛盾中的三重算計。
事件的導火索是以色列空襲伊朗,造成伊方多名高級軍官身亡。面對這一嚴重升級的地區沖突,上合組織迅速協調立場,最終9國達成共識發布聲明,強調"通過政治外交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的立場。聲明中"強烈譴責以色列軍事行動"的措辭,相當于給伊朗遞上一張集體支持票。但印度作為上合重要成員,卻在關鍵時刻選擇"隱身"——這已是該國近年來第三次在上合重大議題上唱反調。
細究印度的操作,首先暴露的是其與以色列日益緊密的軍事捆綁。近年來,印度從以色列進口了"蒼鷺"無人機、"巴拉克"導彈系統等尖端裝備,雙方在反恐情報領域的合作更是深度互信。這種"真金白銀"的利益紐帶,使得新德里即便面對以色列公然違反國際法的行為,也不敢輕易表態批評。有軍事專家指出:"印度80%的無人機技術依賴以色列,這種關系比外交表態更現實。"
盡管德黑蘭反復強調核能用于和平目的,但新德里始終擔心伊朗核能力突破會打破中東力量平衡。更微妙的是,印度正與伊朗洽談恰巴哈爾港合作項目,若此時高調支持伊朗,可能削弱未來在核問題談判中的籌碼。這種"既想占便宜又怕站隊"的心態,導致印度在聲明中投下棄權票。
展開全文
印巴歷史恩怨則是另一把暗火。作為上合成員的巴基斯坦與伊朗關系密切,兩國在邊境反恐、能源管道建設上合作頻繁。印度若在聲明中與巴方立場一致,等于變相承認伊斯蘭堡在中東事務中的話語權——這對長期在克什米爾問題上與巴方劍拔弩張的新德里而言,無異于政治自殺。有南亞問題學者直言:"印度寧可犧牲上合團結,也不愿給巴基斯坦任何刷存在感的機會。"
印度的孤立行動已引發連鎖反應。上合組織倡導的"上海精神"強調協商一致,而新德里的反復橫跳不僅破壞內部互信,更削弱了該組織應對國際危機的集體行動力。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印度劃清界限的同一天,伊朗外交部特別感謝了中俄等國的支持,卻只字未提印度——這種微妙的外交冷落,預示著新德里可能正在失去德黑蘭的信任。
從長遠看,印度這種"既要組織紅利又不愿擔責"的做法終將反噬自身。上合組織正在擴容的關鍵階段,沙特、埃及等中東國家表現出濃厚興趣。若印度繼續充當"局外人",不僅會喪失在歐亞地緣格局中的話語權,更可能倒逼其他成員國繞過印度推進合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