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后的家電市場:美國市場被東盟、拉美代替,廣交會上客商不減反增
(圖片來源:騰訊元寶生成)
出品|搜狐財經
作者|李保銘
2025年僅過了四個月,然而各種出海不利因素卻接踵而至。
從外部來看,特朗普“對等關稅”引發貿易風暴,對國內家電企業出海帶來一定打擊,據稱部分產品的關稅可達245%;從內部來看,越來越多家電企業出海尋路,市場內卷日益加劇。
至此,2025年還適合家電企業出海嗎?
“150萬美元的貨被退回來了”
搜狐財經與多位家電從業者交流后發現,對等關稅的影響因人而異。
寧波一位廚房小家電企業從業者告訴搜狐財經,對等關稅對企業“有影響但不大”,因為“美國客戶占比不高”。他提到,“一般大企業,選擇客戶范圍更廣,幾年前都在做轉變了;不過小企業因為客戶少,歐美市場會多一些?!?/p>
展開全文
做美國市場的確有優勢,“美國市場好做,事兒少價格高”,與之相比,“東南亞客單價低、利潤少”。前述寧波廚房小家電企業從業者表示。
赫茲家電的CEO李開玖告訴搜狐財經,“暫時我們美國市場銷售占比很小,影響應該是后面全局性的?!?/p>
對搜狐財經表示“影響不大”的企業中,除了對美銷售占比本身不高的企業之外,還有部分企業是提前謀劃布局海外設廠,反而因為土地原因“撿漏”。
一位廣東地區的家電從業者告訴搜狐財經,他們早在特朗普上任前,就在東南亞地區設廠,“我們算是國內起步最早的(之一),起碼在我們產品領域,去年就開始有泰國工廠了,就趕在現任總統上崗之前?!?/p>
“而且我們當時是購買土地的形式,作為外資企業全資在泰國擁有自己的工廠和分公司,到現在如果單純從土地投入,地塊都已經升值了?!?/p>
不過,海外設廠作為重投入項目,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撿漏”。這位從業者也坦誠表示,“從工業或者是實體投入,我們確實投入也很大?!?/p>
因為布局較早,這家工廠部分產能轉移至東南亞,雖然對美占比高達35%,但在此次對等關稅中影響“不致命”。
廣東的這位家電從業者對此表示樂觀,他稱,“不可能在全球每一個勞動密集型的國家都有工廠布局;作為一個工業鏈條,我也不認為他(特朗普)能夠封鎖所有(國家)?!薄蔼殬窐凡蝗绫姌窐?,和氣生財?!?/p>
不過,也并非所有企業都有如此好運。一位中山廚房電器企業負責人告訴搜狐財經,他們去年對美銷售占比20%左右。
“對等關稅”之后,他們一批發往美國的貨物被退了回來。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這批訂單150萬美元,“我們(貨物)都到港口了,然后客戶跟我說先退回來,現在關稅太高了,沒有辦法?!?/p>
據報道,4月15日,美國白宮網站發布了關于“232”調查的事實清單,稱由于中方對美關稅反制,中國目前面臨最高達245%的關稅。
這位小家電企業負責人告訴搜狐財經,“這已經不是一個正常的(稅收)價格”,“我們公司發往北美的市場價格和出廠價格之間相差3.5倍,現在關稅層面拿走了240%,那這個市場還剩下多少(利潤)?”
出海下半場:轉道拉美、東盟、國內
前述中山的廚房小家電企業負責人也告訴搜狐財經,那箱發往美國被退回的貨物,將轉道發往拉美。
受到美國關稅影響而轉道拉美地區的商家并非個例。一位巴西貨運從業者告訴搜狐財經,“對等關稅”政策實施之后,“有亞馬遜賣家(從美國)轉巴西比較多?!币晃荒鞲缲涍\從業者則告訴搜狐財經,對等關稅對發往墨西哥的貨物影響不大。
轉道過程中,雖然物流成本是客戶方面承擔,但產品改制帶來的人工費用以及倉儲成本依舊需要本土企業自己承擔,這無疑也會為企業帶來一定影響。
“如果從美國轉道去歐洲或者其他國家,要解決的問題是電路電壓、認證標準全部推翻重做;運輸層面,需要解決海運路線等,都是需要花時間、成本解決?!?/p>
此輪對等關稅之前,日益嚴峻的美國貿易政策,已經讓這家中山的廚電企業意識到了對美業務的風險,并開始有意識減少對美業務。
這位負責人告訴搜狐財經,2012年左右,他們的對美銷售占比大概在80%左右,部分對美產能被拉美、東盟等市場分散。
“我們發現,中東、中亞、拉美地區的在售商品,是北美、歐洲、日韓等市場‘退役’下來的產品去他們那邊銷售”,這位負責人告訴搜狐財經,在這些新興市場,很少有針對當地開發的新產品。
他們的做法是,針對這些痛點去開發了新產品。
“我們整個北美的量是很大的,當時的最初目的是對沖風險,把雞蛋放到多個籃子里,去開發新興市場,也算是無心之舉”,提前應對風險的結果就是,在風險發生時,能減少對企業的傷害。
國內平臺也在營造“護盤中國制造”的氛圍,宣布上架受對等關稅影響“出口轉內銷”的產品。
不過,“出口轉內銷”也面臨一系列問題,對于工廠型的B端企業來講,想做品牌,并非直接上架平臺就萬事大吉(詳情請閱讀搜狐財經《家電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玩家太多、價格內卷、銷售瓶頸難突破,“盈虧平衡”成目標》)。
李開玖也告訴搜狐財經,“做貼牌持續性有問題,做自有品牌會經歷很多痛苦。如果沒有差異化,僅靠價格很難打動消費者。如果無法提供額外的東西,沖破消費者心智很難,(你的品牌)和幾十年的品牌差不多,消費者為什么買和他們差不多的產品?從信任度來說很難?!?/p>
另一方面,中美家電市場早已成為“一條繩上的螞蚱”。
“北美(終端)客戶采購產品之后,可能只有很小的貨值,但他為了推廣(產品)需要花費很多費用,這些費用相對來說并不低,他們會寄希望于這款產品通過起量持續復利,進而收回成本,所以我們一旦產生了業務側鏈接,其實是一條繩上的螞蚱?!鼻笆鲋猩叫〖译娖髽I負責人表示。
而一旦貨源斷裂,通過“起量-復利-收回成本”的鏈條將面臨風險,或需重新尋找貨源以維持,對終端企業來講也具有一定風險。
據國信證券研報顯示,美國出口占我國家電內外銷規模的比例預估不足8%,而美國家電對外依賴度較高,我國占美國家電進口額的20%+。
“東”邊不亮“西”邊亮
面對日益不確定的海外市場,在海外設廠也成為一些家電企業關注的重點。
李開玖告訴搜狐財經,“我們已經和一些賣的好的代理商在溝通,只要賣到一定數量,就本土化,減少運輸成本和時間?!?/p>
不過,前述中山小家電企業負責人告訴搜狐財經,他們內部討論過是否要海外設廠,最終否決了這一想法。一方面海外設廠面臨無法融入當地、陷入“為當地做嫁衣”的風險里,另一方面,即便為了避免關稅轉移至海外組裝,也面臨一定問題。
“把零配件做成組件發往海外,在海外做總裝,只需要當地采購包裝、說明書等,可以完成生產并避免關稅,但真正做起來面臨的問題不見得少,很多同行也是這么出去的,然后灰頭土臉回來?!?/p>
不過,“東邊不亮西邊亮”,作為家電出口貿易的風向標展會,廣交會人流量反而增長了。
前述中山廚房小家電企業負責人告訴搜狐財經,根據他們展臺的人流量來看,今年的人流量是往年的1.5倍左右。
另一位家電從業者告訴搜狐財經,今年他們展臺的人流量與去年相差不多,但今年與去年相比多了很多拉美人,“去年拉美人零零散散,但不是很多。今年好多拉美、中東人?!?/p>
前述廣東地區的家電從業者表示,他們展臺“北美客戶少了,但是其他客戶我覺得還可以,我們每年都很多人,站都沒地方站?!?/p>
官方數據也表明今年廣交會人數不減反增。4月19日,廣交會第一期線下展落幕之后,有數據顯示,此次有來自全球216個國家和地區的14.86萬名境外采購商參加,同比增長20.2%。
對此,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告訴搜狐財經,“今年廣交會在美國關稅打壓背景下也出人意料得火”,主要系家電行業、政府、廣交會本身共同努力的結果。
“美國‘對等關稅’讓全世界各國客商們看到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和全球商品輸出方面的扎實卓越的成就,美國不要,其他國家趕緊進來分一杯羹,我覺得這是海外商人們的聰明之處?!睆堃惴Q。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