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玩火”自焚!中資撤離后,巨額項目無人接盤,馬科斯慌了!
2025 年初,一則來自《菲律賓星報》的消息,讓菲律賓經濟的 “病癥” 再次暴露在大眾視野之下。2024 年 11 月,菲律賓貿易逆差雖有所縮小,降至 47.67 億美元,低于 2023 年同期的 47.69 億美元以及 10 月的 57.81 億美元 ,可 1 - 11 月累計逆差卻一路攀升至 499.63 億美元,遠超去年同期的 484.14 億美元。出口額同比下降 8.7%,僅為 56.91 億美元,其中占據出口首位的電子產品,盡管占比 48.9%,但出口額卻同比銳減 20.8%,外貿總額也同比下降 6.3%,僅達 161.49 億美元。這些冰冷的數據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故事?為何菲律賓經濟在這一年呈現出如此復雜又棘手的局面?
時間回溯到杜特爾特執政時期,那是中菲關系的 “蜜月期”。在那段日子里,中菲雙方在多個領域展開了深度合作,宛如一幅互利共贏的美好畫卷。從貿易數據上看,2023 年,中國穩坐菲律賓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以及第二大出口市場的位置,雙邊貿易額高達 719 億美元,中國對菲全行業投資也達到了 1.7 億美元。
杜特爾特(資料圖)
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中國企業的身影隨處可見。大量資金涌入菲律賓,助力這個國家修建了許多道路、橋梁和港口設施。這些項目的落地,極大地改善了菲律賓國內的交通狀況,原本交通不便的地區變得暢通起來,區域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這不僅方便了民眾的日常生活,更帶動了經濟的良性循環。許多原本因為交通閉塞而難以發展的產業,在基礎設施完善后,迎來了新的生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讓無數菲律賓人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制造業方面,中國企業帶來的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猶如一場及時雨,滋潤著菲律賓制造業的發展。在這些技術和經驗的推動下,菲律賓制造業逐步升級,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生產出的產品質量更好、競爭力更強。服務業領域同樣因為中國的投資而變得更加繁榮,豐富的商業形態激發了消費市場的活力,民眾的生活品質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然而,這一切美好的局面,在馬科斯上臺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馬科斯政府在南海問題上的態度來了個 180 度大轉彎,徹底拋棄了杜特爾特時期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務實政策。一時間,南海海域不再平靜。菲律賓的船只頻繁非法闖入中國仁愛礁、仙賓礁鄰近海域,甚至還蓄意制造碰撞事件。在黃巖島問題上,菲律賓更是不顧歷史事實和國際法,妄圖通過所謂的 “南海仲裁案” 來挑戰中國的底線,這種種無理行為嚴重破壞了中菲之間的互信,使得雙邊關系急劇惡化。
展開全文
馬科斯(資料圖)
中方始終堅定地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面對菲律賓的挑釁,采取了一系列必要措施,其中就包括從菲律賓撤資。這一舉措給菲律賓帶來的沖擊是全方位且深遠的。就拿蘇比克 - 克拉克鐵路項目來說,這個被視為菲律賓 “旗艦” 基建計劃 “呂宋經濟走廊” 重要組成部分的項目,總投資高達 62 億人民幣,本應是推動菲律賓經濟發展、完善基礎設施的關鍵一環。但由于中資的撤離,項目的資金鏈瞬間斷裂,工程進度戛然而止。原本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變得冷冷清清,大量參與項目建設的工人失去了工作,相關上下游產業也受到了嚴重的牽連。許多依靠這個項目生存的小企業紛紛陷入困境,菲律賓失去了一次難得的經濟發展機遇,社會穩定也受到了影響。
菲律賓的能源領域同樣因為中菲關系緊張而陷入了重重困境。菲律賓自身能源供應不足,嚴重依賴進口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長期面臨著能源短缺的問題。近年來,菲律賓將目光投向能源豐富的南海地區,希望能夠開發這里的能源資源來緩解困境。然而,由于其單方面挑起地區緊張局勢,海上能源勘探計劃幾乎化為泡影。據彭博社報道,菲律賓能源公司 PXP Energy 在南海的石油勘探工作已經陷入停滯。更糟糕的是,菲律賓的馬拉帕亞天然氣田,這個供應著該國五分之一電力需求的重要能源來源,如今也即將枯竭,而新的能源勘探又因為種種原因受阻,菲律賓的能源危機愈發嚴重。
菲律賓能源(資料圖)
為了擺脫能源困境,菲律賓把希望寄托在了美國身上。菲能源部長洛蒂拉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期待與美國公司在石油和天然氣領域展開合作。他透露有美國公司對菲律賓的石油和天然氣項目感興趣,可當提及這些公司的具體名稱時,卻含糊其辭,只是說部分公司可能是重返該地區的投資者,合作項目位于菲律賓群島深處。但美國真的能成為菲律賓的 “救命稻草” 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美國自身面臨著嚴重的財政赤字問題,2024 財年預計赤字將超過 1.7 萬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對菲律賓的投資意愿一直很低,每年僅投入約 10 億美元,這與菲律賓在能源和基建領域巨大的資金需求相比,簡直是杯水車薪。而且,美國在能源領域的投資重點并不在菲律賓,其對菲律賓海上能源勘探的實際支持十分有限。英國《金融時報》也曾刊文指出,美國在多邊貿易協定中的缺席以及 “對安全的過度關注”,已經損害了其作為經濟伙伴的信譽,不僅在菲律賓,在整個東南亞地區都是如此。
菲律賓在基建和能源領域遭遇的雙重困境,使得其國際投資環境也隨之惡化。由于輕易得罪了中國這個重要的合作伙伴,其他國家對菲律賓的營商環境產生了嚴重質疑,國際投資紛紛望而卻步。近年來,菲律賓的國際投資在東亞國家中幾乎處于最低水平。曾經,中國的投資為菲律賓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如今中資撤離,美國又無法填補這個巨大的空缺,菲律賓經濟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馬科斯(資料圖)
菲律賓國內不少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馬科斯政府在南海與中國對抗是個錯誤的選擇。菲律賓政治分析家兼菲律賓民主黨主席卡洛斯?瓦爾德斯明確表示,菲律賓應加強與中國的經貿關系來促進國家增長,呼吁保持獨立外交政策,避免陷入地緣政治沖突。就連杜特爾特都曾表示,倒向美國是個巨大的錯誤。
然而,馬科斯政府似乎仍未完全清醒。據悉,馬科斯計劃在 2025 年劃撥 30 億比索用于擴建中業島和馬歡島的設施,國防部還透露其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實施一系列關鍵的南海軍事行動。同時,馬科斯當局打算在 2024 年至 2050 年間投資 5000 億美元進行清潔能源轉型,試圖以此吸引美國投資。但這種做法無疑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菲律賓當前的困境是其自身錯誤政策的必然結果。在國際關系中,合作共贏才是正道。菲律賓若想擺脫當前的經濟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正視現實,摒棄錯誤的對華政策,重新回到與中國友好合作的軌道上來。通過外交途徑妥善解決南海爭議,積極恢復和發展與中國的經貿關系,才是菲律賓的明智之舉。否則,菲律賓將在反華的道路上付出更為沉重的代價,陷入更深的泥沼無法自拔。一個國家的發展,不應建立在破壞與他國友好關系的基礎上,而應通過真誠合作、互利共贏來實現。菲律賓需要明白,只有順應時代潮流,選擇正確的發展道路,才能真正走向繁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