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怒懟背后:食品打假網紅的 “生意經” 與行業之殤

Connor 必安交易所 2024-12-30 87 0

年關臨近,食品行業最近因為職業打假人再起風波。

先是做有機食品品牌“彩虹星球”訴王海侵權案一審勝訴,并在公眾號發布長文講述《為什么我們選擇不和解?》和一支長達1個小時的視頻,講述被王海團隊“假打”背后的來龍去脈,以及勝訴卻付出的巨大代價的遭遇,再次引發行業廣泛熱議。

緊接著12月28日,快手主播辛巴在首場年貨節直播上,怒懟打假網紅“為了點兒流量就要把一個企業弄黃”,并表示“打假的,自己去做好產品讓人信服,而不是邊打著別人自己賣著垃圾產品”。

事情起因是彼時辛巴正在介紹良品鋪子年貨堅果禮盒,直播間卻突然出現部分“抵制良品鋪子”等言論。

看到這些言論,辛巴開始怒懟“打假網紅”,即便各方調查證明“配料表造假舉報不實”,但企業仍被持續潑污水,打假網紅“為了流量不擇手段”“把踏實做產品的企業攪黃”。

辛巴怒懟背后:食品打假網紅的 “生意經” 與行業之殤

實際上,辛巴的言論建立在自身對行業內幕的洞察上。一個可以佐證的案例是,知名博主“影子不說謊”因自導自演炒作酒店有偷拍攝像頭,故意制造恐慌再賣防偷拍檢測儀而被警方逮捕。值得注意的是,最近食品行業打假網紅“松哥打虎”,被扒出曾和該網紅拍攝過“酒店暗訪”視頻并帶貨。

而辛巴的言論和打假網紅的塌方,其實也揭開了部分打假網紅的秘密——“嘴上說的都是正義,心里裝的全是生意”。

打假網紅頻頻翻車

在許多職業打假人還未成為網紅之前,就有不少人預判,很多打假人最終的目的不過是“踩一捧一”,帶貨變現罷了。

自良品鋪子被打假網紅“松哥打虎”“舉報配料表造假”以來,越來越多的打假網紅“塌房”,也正在證明該言論的“含金量”。

例如,在打假良品鋪子“配料表造假”后,打假網紅很快便獲得了巨量的關注,十幾天內漲粉超百萬。在這一過程中,良品鋪子卻因為深陷假產品輿情,生產經營都受到巨大影響,“松哥打虎”則成了此次輿情最大受益者,借助這波關注度開始帶貨。

展開全文

11月底,“松哥打虎”在其微信視頻號上發布了一條帶貨視頻,某款號稱“比肩茅子”的白酒,售價69.9元每瓶,推廣中甚至用自己人設和親身體驗的真實經歷背書,比如“破一瓶,廠商補發”。但很快就被網友扒出,“松哥打虎”所謂真實經歷是安排的文案,賣的也是貼牌酒。公開信息顯示,推薦的這款酒出品方名為“貴州遵門酒業有限公司”,注冊于2014年,2023年員工人數卻僅有一人。

辛巴怒懟背后:食品打假網紅的 “生意經” 與行業之殤

而就在昨天,警方破獲的涉竊聽竊照等違法犯罪系列案中,曾與多起打擊偷拍攝像頭事件相關涉案人員張某(網絡平臺賬號:“影子不會說謊”),竟曾與“松哥打虎”曾合拍過五期所謂“暗訪酒店偷拍”的視頻,并帶貨偽劣“防偷拍檢測儀器”。

據警方通報,所謂“暗訪酒店偷拍”,真實情況是自導自演炒作的騙局。盡管“松哥打虎”立即刪除了合拍視頻,并稱“已咨詢律師自己無責”,再度引發廣泛熱議。

辛巴怒懟背后:食品打假網紅的 “生意經” 與行業之殤

有業內人士透露,從彩虹星球案例可以看到,打假網紅通過故意歪曲事實、惡意打假收獲流量與粉絲后,這些職業打假人便獲得了粉絲眼中的“公信力”。之后,他們會借粉絲們對其的信任,推薦打假過的品類的其他產品,以達到流量變現的目的,這是很常規的操作手段。此外,他們還會通過收徒、提供“打假材料、思路”等方式變現。

而被打假的品牌方,卻需要耗費大量精力、時間、財力來自證,即使品牌方沒有問題,官方出具認可報告,也很難扭轉消費者的負面看法。在公眾對事實真相缺乏耐心的當下,看似強大的企業,其實是輿論場的“弱者”。

辛巴怒懟背后:食品打假網紅的 “生意經” 與行業之殤

圖片說明:有機食品品牌“彩虹星球”訴王海侵權案中,指出其團隊舉報的檢測報告造假。

打假變“假打”

而持續了近兩個月,深陷“打假網紅舉報風波”的良品鋪子,也和彩虹星球的一樣付出了巨大代價。

被打假網紅“松哥打虎”舉報后,良品鋪子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自證。盡管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調查通報,稱經武漢、合肥、鄭州三地調查,涉案的多批次、多家專業檢測機構抽檢均合格,未能讓企業走出風波。

與此同時,盡管網友扒出“松哥打虎”的舉報疑點重重,面對“檢測樣品未送到海關、報告沒有蓋章”等網友質疑,上述打假網紅卻并未回應,持續制造話題來獲得流量。

值得注意的是,打假網紅打假食品行業的核心證據“檢測報告”,這似乎是打假人慣用的手法,最先科普看配料表的網紅辛吉飛也被以同樣手法舉報。

被打假網紅“松哥打虎”舉報后,辛吉飛立即對其團隊展開調查,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網紅打假人的所謂海關背書其實是在誤導觀眾,檢測報告的真實性不僅站不住腳,連實際收件方都為第三方中介機構,其不對樣品真實性負責,也不對檢測報告的法律效力負責。

事實上,職業打假人如同“啄木鳥”一般,凈化了市場;現如今,他們中的一些人,卻成了敲詐經營者、綁架執法部門的代名詞,并一度形成灰色產業鏈,嚴重擾亂市場秩序。

業內有觀點認為,一個偉大快消企業的建設需要很多年,但面臨崩塌只需要一瞬間,即消費者對其信任的動搖。即使如娃哈哈這樣的巨頭企業,也曾因“三名女孩均因飲喝杭州產娃哈哈果奶而中毒死亡”這樣的虛假新聞而遭遇全國抵制,險些被扼殺。

快消行業的頭部品牌在公眾心目中往往具有標桿意義,消費者的“信任成本”遠高于短期的經濟收益。這也是為何快消行業的頭部品牌在面臨輿情危機時,會迅速做出反應。

辛巴怒懟背后:食品打假網紅的 “生意經” 與行業之殤

圖片說明:專門研究食品安全、中國品牌與防偽執法打假協助聯盟專家、曾參與過好幾個知名打假案的賈洪海對“打假網紅”檢測報告的質疑

打假網紅應該重新被審視

對食品行業來說,食品安全關系到每個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任何有關食品安全問題的投訴、舉報和社會監督都應受到高度重視。

然而“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無視事實真相,盲目跟風炒作“網紅打假現象”,只會破壞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損害食品行業良性發展。

一位市場監管部門資深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嚴格來說,打假網紅這些應該叫職業舉報人,戴帽子的(指市場監管部門)才是職業打假人,監管和保護公眾食品安全”。

這也是打假網紅選擇食品行業下手的原因,公眾越關注,網紅越容易獲得流量,企業也因為害怕被誤解卷入輿論而“妥協求和”。

辛巴怒懟背后:食品打假網紅的 “生意經” 與行業之殤

圖片說明:彩虹星球公眾號推文《為什么我們不和解》片段

從“鐵頭”到“狂飆兄弟”,再到“影子不說謊”,這些打假網紅的塌房并不意味著問題的結束。通過夸大事實,惡意投訴來獲得經濟利益行為依舊大量存在,如何加強打假網紅監管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2023年共監測到2.4萬個“職業索賠人”發起73萬件索賠投訴,其中以食品為由的惡意投訴就有22萬起。這些惡意投訴的行為不僅侵蝕了企業的品牌信譽,還可能對行業的創新造成深遠影響。

不過好消息是,官方層面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今年9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臺相關法規,法規明確通過夾帶、調包、造假、篡改商品生產日期、捏造事實等方式騙取經營者賠償或者敲詐勒索的,不適用懲罰性賠償”。此外,今年7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也規范了消費索賠行為。這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打假人的存在。

最近幾個月來,全國各地正在陸續出臺條例的執行落地措施。比如深圳、上海等地的法院就不受理職業打假人提起的訴訟;福建泉州、寧德出臺《處置惡意投訴舉報行為暫行規定》,將八種行為全部列入惡意投訴舉報行為,明確惡意投訴不受消法保護,因而沒有被調解權,從而減輕了市場監管部門受理調解處理答復惡意投訴的工作量。

辛巴怒懟背后:食品打假網紅的 “生意經” 與行業之殤

針對近期網絡上頻繁出現“網紅打假”食品安全問題的現象,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公開點評稱:這些事件在未經事實調查的情況下就迅速引發輿論炒作,不僅對企業品牌造成了嚴重影響,也極大地干擾了消費者的正常認知。

結語:一方面,食品安全是社會共治結果,網紅打假破壞了共治機制的和諧與效率,不利于形成長期穩定的食品安全治理環境。另一方面,惡意打假行為對食品行業沖擊是尤為明顯的,食品企業是帶動地方經濟和就業的重要支柱,一旦被打假網紅盯上,不實炒作讓企業經營受到沖擊,甚至面臨倒閉的風險,造成大量品牌“人人自?!?,對食品行業創新與發展產生阻礙。

當網紅打假、惡意打假被戴上“緊箍咒”,構建一個由企業自查、監管處罰、公眾監督的食品安全生態,食品行業才能在透明、規范和信任中繼續前行,在良性的市場競爭中穩步發展,才能讓國內消費者享受到優質的產品與服務。

【來源:九派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評論

久久国产精品湿香蕉网_测测啪汇聚精彩的制服精品_爱情岛亚洲品质网站入口_日本精品一区二区_久久狼人大香伊蕉国产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