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立剛再懟鐘睒睒:企業家和子女自由選擇國籍,損害地方經濟?
來源:王新喜TMT
項立剛再懟農夫山泉董事長鐘睒睒。在此前,項立剛認為鐘睒睒繞來繞去就是不談其子國籍問題,如果是美國人,等于以后要交大筆遺產稅給美國,對這個事,鐘睒睒不能再繞下去了,要明確一下。
鐘睒睒對兒子的國籍問題回應的原話是:“我的兒子現在36歲了,他應該有自己的選擇權利”。 鐘睒睒的回答其實已經委婉表示了其兒子不是中國籍的事實。
在項立剛看來,鐘睒睒繞來繞去就是不愿意明說他兒子的國籍問題,如今項立剛再進一步,談企業家和子女是否可以自由選擇國籍。
他目前闡述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很多普通人加入外國國籍,這應該是自由。不過,對企業家而言尤其是首富級別的企業家,現在農夫山泉瓶裝水又是占據了中國市場絕大多數市場份額的這種企業而言,國籍問題很關鍵。
因為網民關注其子的美國國籍,就是認為這個公司最后會成為一個美國公司,瓶裝水賣的就是牌子,用戶認這個牌子,就是對這家公司注入了民族企業的這種感情因素,如果這個公司未來的老板將是一個美國人,當然影響消費者的感情。
展開全文
紅瓶的國風包裝,千島湖的水源地塑造,農夫山泉的名字背書。農夫山泉之所以興,除了市場營銷功底強,大自然的搬運工,八大水源地外,核心的原因是因為老百姓覺得你是個民族企業。
對于這個問題,鐘睒睒也知道,因此鐘睒睒的回應就是極力撇開公司股權與公司所有權與他兒子無關。
鐘睒睒說,他兒子沒有農夫山泉的一分股權,他仍然是職工,鐘睒睒還強調,農夫山泉永遠是中國企業,中國企業有特征性,它的所有權人必須是中國人。
鐘睒睒的回應,其實也是間接的告訴消費者,國籍不影響農夫山泉是中國的企業,因為他兒子沒有股權,所以這家企業以后不會被其子繼承并且擁有。
鐘董的回答很聰明,差不多就表達了這層意思——每個人確實都有選擇國籍的自由,尤其是他作為父親尊重兒子,但是農夫山泉依然是中國人掌控。
項立剛:企業家和子女自由選擇國籍,損害地方經濟與國家利益
在項立剛看來,一個大企業家,尤其是鐘睒睒這種級別,他身后存在重大利益,甚至會嚴重影響地方經濟發展,影響地方稅收和經濟運作。
“這個企業家如果是普通人出國,在國外發展起來,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他是在中國發展起來,這個企業發展,國家會給大量的支持,包括稅收優惠、各種補貼、土地支持、用電配額、用水配額等,而且在中國市場,這個企業獲得勞動力,獲得營收,也都是來自于中國用戶,這樣的一個企業,絕不是和中國民眾毫無關系?!?/p>
項立剛表示,一個在中國賺到錢的公司,他們的領導人和他們的子女都是受惠于這個國家,不思回報,不擔責任,背棄祖國而去,我們還是用平和心態,聽之任之,全世界除了小國,大國不會如此。大國這樣下去,就很容易被漸漸掏空,給經濟發展留下重創。
在項立剛看來,你的自由是以侵害這個社會為前提的,是極端自私的,社會輿論和普通百姓會敵視,就很正常了。
當然,項立剛這番話是基于中美貿易戰的背景的觀點。畢竟,中美貿易戰不是一天兩天了,從2018年對中興華為發動制裁到今天,已經是6年了。美國強行剝離tiktok,就因為老板是華人,其實連中國籍都不是。普通消費者,都有樸素的情感認知與家國認知。
但是企業家子女選擇移民,是否真如項立剛所言,有侵害社會利益,重創地方經濟,還是值得商榷的。
畢竟,在過去,其實有很多知名的企業老總選擇了移民,但并沒有影響到他們的企業在本土的經營,以及消費者對他們的支持。
比如說,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曾在2018年移民到新加坡。融創中國的創始人孫宏斌,已經加入了美國國籍,步步高集團的創始人段永平也移民了美國,俏江南的創始人張蘭,加入了圣基茨和尼維斯聯邦國籍。SOHO中國的創始人潘石屹,其妻子張欣也加入了美國國籍。
他們當中,有的為了企業發展,有的為了個人和家庭生活。
在目前以及未來較為動蕩的中美關系形勢下,首富級企業家在子女的國籍選擇上,選擇美國對普通民眾的情緒沖擊特別大,這是事實,現在很多人追著此事不放。
網友的情感是樸素的,賣水這個行業,其實是沒有什么壁壘的,不可否認,也有很多消費者很可能基于這種樸素的情感選擇其他的產品。
過度關注企業家國籍身份,關注點跑偏了
只不過,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對于一家企業的標準,不能基于國籍定論,在過去,很多企業老板或者其家人選擇移民,并沒有影響到其旗下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在中國納稅以及打造高質量的產品與服務。
如果消費者因國籍問題對一家企業的網暴可能對整個民營企業家群體產生影響,未來很多企業家在針對家屬移民決策中或許會謹慎對待以及多方考慮,因為他們目睹了農夫山泉創始人其子的國籍身份問題最終波及整個企業,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與破壞力。
其次是,中國是開放的市場經濟,一家企業的經營,其背后的資本構成,即便是有外資,或者企業變成外資主導,也是企業的自主經營決策。
中國的民營經濟的發展,其實需要自由與開放的市場土壤與商業競爭氛圍,中國經濟的發展壯大,也需要外資與合資。特斯拉、富士康等外資或臺資,在中國市場也能成為地方經濟的引擎,解決了產業鏈上下游大量的就業與供應商的發展。
過于從道德角度批判一家企業老板以及家人國籍問題,短期看起來是支持民族企業,但其實對整個商業土壤與開放包容的市場環境是有破壞力的,它并不利于營造健康開放的市場商業氛圍,反而有可能推動市場走入過于強調國貨、排斥其他品牌的一種非正常的市場氛圍。
評價一個民營企業家標準不在于國籍,而在于是否遵紀守法,產品是否符合質量標準,在對待員工上,有沒有年齡歧視,有沒有給付正常合理的薪水,是否創造了就業,是否繳納了稅收等。
農夫山泉作為飲用水、飲料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可以歸結到食品行業。
在食品與飲用水行業,我們國內食品行業最大的問題是在食品安全問題上,產品質量與品質才是關系到消費者的核心利益。
從食品行業來看,要交會員費的山姆超市在中國人山人海,開一家火一家的境況大家都是有目共睹。山姆是外資企業,那些曝出大量食品安全問題的企業大多數是中資企業,為什么這么多消費者寧愿信任山姆呢?
歸根結底,是因為國內的食品安全問題的接二連三曝光,影響了消費者的信任,他們認為山姆的產品質量與安全標準更高,這也證明了,是否是外資,并不影響消費者的信任,而以次充好、侵害消費者利益的,反而是很多中資企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