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醫院紛紛倒閉,公立醫院也大面積虧損,錢都去哪里了?
轉自:財話連篇
民營醫院紛紛倒閉,公立醫院也大面積虧損,老百姓卻覺得看病貴,錢都去哪里了?
最近,江蘇宿遷兒童醫院以4.8億元的起拍價進行拍賣,引發了很大的關注。據了解,這是一家成立于2005年的民營醫院,去年才被評為二級醫院,沒想到這么快就走到被拍賣的地步。
實際上,不只是宿遷兒童醫院,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中,以“醫院”為關鍵詞搜索,出現了大量民營醫院破產重整,強制清算案件。比如11月22日,河南周口永興醫院發布第五次債權人會議召開通知,這家醫院在去年8月就被法院裁定破產重整。
再比如湖南郴州金盾醫院,因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在11月15日被法院裁定破產。11月13日,南通中海醫院被法院裁定強制清算。
根據媒體的報道,今年一季度就有數十家民營醫院宣告破產清算,有一些還是規模比較大的綜合醫院,比如西安新長安婦產醫院,山東聊城魯西南醫院。
民營醫院紛紛倒閉,公立醫院的日子也不太好過。國家衛健委的數據,2020年,全國753家三級公立醫院中,有43.5%的醫院面臨虧損。今年以來,多家公立醫院出現拖欠工資的情況,包括新鄉市第四人民醫院,梅州嘉應學院附屬醫院。
展開全文
有人可能就不理解了,老百姓還是覺得看病貴,醫療費用連年上漲,去年都突破9萬億了,醫院怎么會虧損倒閉呢?
從大的方面來說,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是人口的變化。首先是出生人口的下降,比如宿遷兒童醫院,律師分析是因為現在人口生育率下降,醫院盈利沒辦法覆蓋。新生兒的減少,讓很多醫院的產科關閉,婦產醫院,兒童醫院的日子也不好過。
其次是人口的流失,現在虧損倒閉的醫院,基本上都在三四線城市,這些地方人口流失嚴重,基本都出現了負增長。人口減少,就醫需求也就跟著減少。
第二個是盲目擴張。過去幾年,我國醫院迎來了新一輪的基建潮。在激烈的競爭中,無論大小醫院紛紛擴張規模,以搶奪市場。特別是一些地方,在行政主導下擴張,導致醫院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來還債,連工資都不夠發。
比如宿遷兒童醫院,在2015年投資8.5億元,新建13萬平米的院區。但市場競爭已經白熱化了,運營情況不太好,導致醫院資金緊張,走到拍賣的境地。
第三個是患者流失。為了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國家推進分級診療,大力發展基層醫療。比如社區醫院,從藥品到診斷的設備,都有大幅提升。所以,很多輕癥,患者就在家門口的醫院解決了,一些地市級醫院的虹吸能力就減弱了。
說來說去,其實就一個原因,醫療這個行業,已經進入了存量時代,人口減少,意味著患者減少。盤子就這么大,但醫療機構卻在增長,規模還在擴大,競爭只會更激烈。和大多數行業一樣,逐漸進入頭部醫院越來越強,而實力弱的中小醫院陷入虧損破產困境的發展局面。
當然,民營醫院大面積破產倒閉,還有其它原因。首先,國家醫保局大力整治騙保行為,讓一些民營醫院失去了生存之路。
過去很多民營醫院運營不合規,說白了就是靠假住院、假手術、假用藥來騙取醫?;?,維持日常的運營。今年以來,國家醫保局公布了四川、重慶、山西等地的很多騙保案例,大多數都發生在民營醫院。
打擊騙保行為還會繼續,力度還會更大,所以,預計還會有更多的民營醫院被淘汰。
其次,撿漏時代結束了。過去公立醫院因為發展受限,讓民營醫院在兒童、婦產科、男科等??祁I域,找到了生存空間。
但現在市場競爭加劇,公立醫院紛紛把業務擴展到這些他們之前顧及不到的細分市場,對于患者來說, 肯定會優先選擇公立醫院,這無疑把民營醫院的優勢給摧垮了。
醫療市場大洗牌已經到來,不管是民營醫院,還是公立醫院,“躺著賺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唯有創新,才能找到一條出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