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退圈?張雪峰連線唐尚珺談復讀 屢發爭議言論卻“含淚賺了幾個億”
本文來源:大河報,光明網,南方都市報,頂端新聞
6月15日晚間,張雪峰老師 出現在直播間與唐尚珺連線,交流考研、復讀等話題。16次高考的唐尚珺目前已經在華南師范大學就讀。張雪峰問他是否建議考生復讀時,他表示不建議復讀,除非在考場上發揮失常,要慎重考慮,要與家里面溝通。6月16日,唐尚珺發文回應:和張老師連線,張老師指點迷津,非常感謝。同時聊到復讀問題,每個人情況各異,需要慎重,個人認為除非發揮失常,否則非常不建議復讀。
張雪峰要退圈?
近日,張雪峰2025屆高報直播結束,并宣布暫停直播兩個月。張雪峰在高考志愿填報直播結束時突然哽咽,眼含熱淚向屏幕前的家長和考生深深鞠躬:“不管以后發生啥事,希望大家記住,我對得起大家?!彼毖砸宦穳毫ι酱?,但問心無愧。同時,張雪峰表示8月直播再見,要是不順利就9月1號見?!斑@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在網上出現了?!边@一幕被網友截圖瘋傳,沖上微博熱搜。有人感慨“良心動容”,也有人嘲諷“含淚賺了幾個億”。
此外,張雪峰表示:“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這個人消費欲望極低,你們可能在直播間看我穿衣服,穿了半天可能就那么幾件衣服,這不是說掙錢不掙錢的事情,真的就是特別希望,能把這個事業給它做好,真的是希望能夠給大家更多的幫助。如果說這一年,有什么老張做得不好的地方,不到位的地方,張老師請求大家的原諒如果說在這整個這一年直播過程當中,我傷到過我們某位家長,或者說是傷到過某一類人群的話,我在這邊真誠地給大家道個歉,各位朋友,我真的已經盡力了?!?/p>
屢發爭議言論 收獲滿滿流量
2021年3月,張雪峰在微博上發布了自己將離開北京的消息:“再見了,我奮斗了14年的北京!……感謝在北京遇到的所有人,所有事,歸來我已是過客!
2023年12月,張雪峰在一場直播中說:“文科都是服務業,什么是服務業?總結稱一個字就是‘舔’,就是‘爺我給你笑一個’?!毕嚓P言論引發網友討論。12月9日,張雪峰發文道歉?!白龇諛I沒有不好,可是有的人心里過不去這道坎,我能過去,我就做服務業。你過不去,你就不適合做服務業。我是提醒以為某些專業高大上的人,他的本質,尤其是從業初期階段要了解后再選擇。非要惡意解讀的,看了我的言論傷心了的,我向您們道歉?!?/p>
是“草根英雄”,還是“含淚賺了幾個億”?
5月31日晚,這位年入上億的“高招網紅”在鏡頭前哽咽鞠躬,“這可能是你們最后一次見到我”。一句話瞬間引發彈幕刷屏海嘯,“別走啊”“我們需要你”“為什么”...張雪峰淚別直播間直言:“干這個行當不容易的,我動了太多人的蛋糕了?!睆堁┓寰烤箘恿苏l的蛋糕?“有些東西我不能說得過于直白”,語焉不詳的表述,更加劇了外界猜測的浮想聯翩。
大談出路與謀生,為普通家庭考生規劃志愿遵循“草根實用主義”,是張雪峰在直播間傾力塑造的“底層代言人”形象。他在直播間連麥引流的過程中,免費提供大量擇校建議,這類營銷手法不可避免擠壓到部分靠信息差盈利的中小咨詢機構生存空間;此前其更曾直言“考研圈名師塌房”現象,批評部分同行“炫技投機”,這種“同行揭短”也易招致競標對手的反制。一邊讓同行生源銳減,一邊自己賺得盆滿缽滿,難免成為眾矢之的。與此同時,習慣性地公開批評部分專業(如新聞學、管理學、生化環材等)就業前景,導致相關專業分數線和報考人數波動,更間接影響高校相關院系的招生經費和資源分配。
展開全文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隨著高考即將拉開大幕,教育部正式啟動“2025高考護航行動”,眼下正是教育、網信、公安等部門集中整治"有害信息""高價咨詢"的敏感期。此前,教育、市監等多部門亦聯合梳理過志愿填報市場上的典型問題,其中包括:"內部數據"并不神秘、"專家團隊"并不專業、服務質量難以保障,以及過度營銷、渲染"教育焦慮"等等。
其實,早在2022年,教育部就曾提醒家長,警惕“高價”志愿填報咨詢活動,并表示有關部門從未發放過“高考志愿規劃師”這類職業資格證書,相關機構的“志愿規劃師”都是臨時招募的社會人員。為了減少“考得好,不如報得巧”“三分靠考,七分靠報”等營銷干擾,政策端對相關市場亂象的整治,或許會讓張雪峰的業務面臨監管趨緊的壓力。
在這一背景下,亦有分析聲音認為,這次“告別”可能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營銷策略??记肮傩2?、開學后計劃復播的操作,令部分網友猜測其是否在暫避監管鋒芒的同時,為線下高考志愿填報服務留出時間。
去年高考季,張雪峰直播間發布11999元/17999元兩檔高考志愿填報服務,2萬個名額被一搶而空,給江湖留下“3小時賺2億”的傳說。今年高考前一周,張雪峰哽咽宣布“或將”停播,聲淚俱下不知是為暫?!昂T救星”的使命而遺憾,還是痛惜到賬金額少了一筆。但已知的是,上述兩檔服務今年分別漲價1000元,上架20分鐘后,大部分省份就售罄。
如何讓教育信息傳播擺脫“流量綁架”與“利益博弈”
其實教育圈多年來都有反復強調的共識,即教育信息的普惠化不能僅依賴市場主體的自發行為,更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公共服務供給。例如,建立官方權威的志愿填報數據平臺、推動職業規劃課程納入基礎教育、培育非營利性教育咨詢組織等,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模式,逐步消除信息差帶來的不公平。
客觀地說,官方也一直有在努力。能看到,去年教育部就在“陽光高考”平臺上線了“陽光志愿”信息服務系統,并在成績發布前后提供免費咨詢。近幾年也有不少高校主動“走出來”借助互聯網平臺開展志愿填報直播。但平心而論,有些高校宣講內容細聽下來,更像學科建設成果和就業率的展示匯報,學術化、體制化的套路表達太多,脫離家長、考生的真實個性化需求。這也就“制造”出對民間志愿填報服務機構的需求。
“為什么群眾會尋求第三方市場咨詢,僅僅是缺乏官方信息嗎?嚴格講,從教育部到地方考試院,到高校,所有信息都是開放的,重要的是公眾能否全面了解掌握,更重要是能否讀懂?!闭劶案哒凶稍兪袌龅母磁c痛點,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陳志文曾向南都記者犀利指出,“我一直講,關鍵不在于信息差,而是認知差!”在他看來,信息平權也只是過程,認知平權才是用戶覺醒的終點。
透過現象看本質,張雪峰的暫別背后,不論是教育焦慮下的“頂流退場”還是資本大佬“退居幕后”,有一點是明確的:如何在保持透明度與專業性的同時,提升公共教育咨詢服務的可及性,這才是教育界真正亟待正視和解決的課題。當公共服務能夠有效回應民眾需求,所謂的“蛋糕”之爭自然會失去生存土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