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國幼兒園減少2萬多所背后:公辦幼兒園依然堅挺,有民辦園因生源不足停辦
近日,教育部發布《202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相較2023年統計公報,2024年全國幼兒園減少2萬多所,在園兒童減少500多萬,普惠性幼兒園數量也減少1萬多所。2024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5.33萬所,其中普惠性幼兒園22.10萬所,占全國幼兒園的87.26%。全國共有學前教育在園幼兒3583.99萬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92.00%。
全國出生人口自2016年達峰后持續下滑,學前教育首當其沖。前幾年開始,有的幼兒園就從“一園難求”變成“一孩難求”。
有民辦幼兒園因生源不足停辦
公辦幼兒園依然挺立
日前,中部地區某縣城的幼兒園投資人樊女士(化姓)告訴紅星新聞,她在縣城老城區投資的兩家幼兒園,一家在前年倒閉,另外一家可能明年要停辦,原因是生源不足。老城區年輕人口相對萎縮,生源枯竭比新城區來得更快。
她10多年前在老城區投資了一家幼兒園,多年來收益一直不錯,二孩高峰期一度火爆。但“好日子沒幾天”,幼兒園在2023年6月關停。關停后,自有的場地和設備閑置,房產以低價賣出去一部分。職工都盡量介紹了去處,有的介紹到了她投資的另外一家幼兒園,有的介紹到了公辦園當生活老師。
樊女士投資的另外一家幼兒園,辦于二胎剛剛放開不久的2017年,但不到10年就迎來艱難局面。園方預測接下來的學年將無分紅甚至虧損,但仍然想掙扎一段時間,看生源會不會回升。
“縣里出生人口確實也一直在降,但我們一直很奇怪,我們周邊的都是生二胎起步。我們感覺是生育推遲效應,可能之后出生人口會回升?!?/p>
這兩家民辦幼兒園都不是普惠,新老城區的公辦幼兒園則依然挺立。樊女士的感覺是,公辦普惠幼兒園前些年新建了不少,正在加速替代私立幼兒園。老城區就有一家老牌公立幼兒園,目前有兩個校區。不過,樊女士聽說,其中一個校區也要改成0-3歲托育了。
公立幼兒園成為目前幼兒園的主力
南京多個鎮街幼兒園辦托育中心
公立幼兒園成為目前幼兒園的主力。哈爾濱一家幼兒園園長告訴紅星新聞,由于教育部門要完成入園率考核,哈爾濱公立幼兒園的學位都要優先滿足3-6歲幼兒,目前對于辦托并沒有熱情。
園長對紅星新聞說,她所在的國企辦幼兒園改制后自負盈虧,經營壓力不小,學費是普惠水準,每年學費約200萬元,工資支出就要500萬元,連年虧損。好在依賴兄弟單位的“照顧”,幼兒園用送盒飯等“副業補主業”,去年最終虧損是5萬元。
但由于幼兒園辦托的固有優勢,有的地方大力鼓勵這一舉措。在辦托育的政策浪潮中,南京市高淳區多個鎮街的中心幼兒園辦起了托育中心。
展開全文
▲紅星新聞記者2023年拍攝的南京市高淳區陽江鎮小水滴托育中心與幼兒園的共用操場 紅星新聞記者胡伊文 攝
高淳區2017年轄區內新生兒達到5598人的高峰,到2022年降到2011人。高淳區衛健委主任陳蕓2023年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表示,隨著出生人口下降,高淳各鎮街公辦幼兒園逐步出現新入園孩子減少的現象,每個鎮街和每個幼兒園的程度和時間還不一。有些偏遠一點的農村,出生人口更少,生源減少出現得就更早;而隨著城鎮化,人員集聚,高淳主城區有的幼兒園還是一直滿園,學位緊張,但是有可能以后也會生源減少;南京中心城區有可能就更晚了。
紅星新聞注意到,2021年12月印發的《“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提出,充分考慮出生人口變化、鄉村振興和城鎮化發展趨勢,逐年做好入園需求測算,完善縣(區)普惠性幼兒園布局規劃,原則上每三年調整一次。結合三孩生育政策實施和地方實際,及時修訂和調整居住社區人口配套學位標準。
(來源:紅星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