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時機已到?事關臺灣,美真實目的曝光,10萬人喊話讓“賴清德下臺”!
據海峽導報報道,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提名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國防計劃主任科爾比出任國防部負責政策副部長,“臺媒”關注到科爾比多次主張戰時應“摧毀臺積電在中國臺灣地區的晶圓廠”,還威脅這“并非由中國臺灣地區單獨決定”。由于特朗普競選期間指責“臺積電偷竊美國芯片產業”并要求中國臺灣地區“交保護費”,外界推測美國可能會推動“摧毀臺積電”由智庫意見進入政策議程,從而逼迫臺積電核心資產遷往美國?!按輾_積電”源于近年美國戰略界對懾止所謂“對臺動武”以及中美戰略競爭議題討論。
埃爾布里奇·科爾比(資料圖)
科爾比在 2023 年 5 月的一條推文中表示,“讓臺積電原封不動地落入中國手中,將是一個瘋狂的做法”,這是眾多推動摧毀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主要工廠的想法之一。不只是科爾比,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也在2024年告訴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假設中國要強勢性的奪取臺積電,那么將會對美國造成“絕對毀滅性”的影響。位于中國臺灣地區的臺積電,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可以實現大面積生產先進芯片的晶圓企業。
一時間,關于“炸毀臺積電”的言論,在中國臺灣地區社會持續發酵,不過也只限于在島內的一些愛國人士。民進黨居然變得啞口無聲,沒有任何反應,更談不上向美國提出抗議。
特朗普(資料圖)
展開全文
賴清德更是驚恐萬分,因為特朗普尚未正式就任前就已經給中國臺灣地區打了不少“預防針”,特朗普講得很直白,目的性很強。選舉前,特朗普曾受訪聲稱,中國臺灣地區“偷走”美國芯片產業,卻希望美國向中國臺灣地區提供“保護”,中國臺灣地區應該支付更多“保護費”。在特朗普眼中,中國臺灣地區并沒有那么重要,特朗普還未正式就任,便對中國臺灣地區磨刀霍霍。特朗普既然說中國臺灣地區“偷走”美國的芯片產業,那么他上任后,中國臺灣地區高端芯片產業,包括臺積電在內,都要毫無條件地到美國建廠,特別是臺積電高端制程要遷入美國生產,成為名符其實的“美積電”。
特朗普作為一個商人出身的總統,他的眼中只有利益,在他的第一任期內,要求中國臺灣地區加大預算,美對臺軍售高達183億美元,從而增加了美國軍火銷售的利潤??梢灶A見的是,美國未來還將繼續要求中國臺灣地區承擔更多的“保護費”,讓中國臺灣地區成為他眼中的“提款機”。甚至可能會加速中國臺灣地區芯片產業向美國的轉移,掏空中國臺灣地區的高科技產業。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所推崇的“美國優先”政策與賴清德謀求依賴美國以促成“臺獨”的策略從一開始就是南轅北轍的。
拜登(資料圖)
美國拜登政府于2022年通過了《芯片與科學法案》,大力發展美國本土半導體制造產業,并引入臺積電、三星赴美國建先進制程晶圓廠,以減少這種對于中國臺灣地區及亞洲半導體供應鏈的依賴。但是,該法案在補貼資金發放方面進展緩慢,許多企業一直到現在才獲批部分款項,這也導致很多成本高昂的晶圓廠投資建設進度緩慢,因此美國當前仍然嚴重依賴中國臺灣地區半導體供應鏈運作。報導強調,Elbridge Colby在2022年在一篇論文中就評論了對中國臺灣地區半導體公司征收關稅的想法。
美國的對臺戰略就是“能為我所用就留著”,不能為我所用就毀掉它。此外,美國對臺軍售的首要目標是商業利益而非中國臺灣地區安全利益。賴清德當局自以為按照美方的要求把預算提升到GDP的10%,就能獲得安全保障,但實際上卻只是一廂情愿。因為升高兩岸軍備競賽,絕不是中國臺灣地區獲得安全的選項。
科爾比(資料圖)
美國炒作摧毀臺積電還在于增強對中國臺灣地區控制和榨取利益。美國對中國臺灣地區的武器出售一直是其在臺海問題中的重要籌碼。通過威脅摧毀臺積電,美國實際上在通過經濟和技術杠桿手段進一步控制中國臺灣地區,迫使中國臺灣地區提高對美國的依賴,增加軍購支出,并就此倒向美國。美國通過摧毀臺積電或逼迫其資產轉移到美國,可以削弱中國臺灣地區經濟自主性,進一步將中國臺灣地區捆綁在美國的戰略框架內。
臺灣終將回到祖國的懷抱,兩岸必將實現統一。這是14億中國人民的堅定意志,也是歷史的必然趨勢。臺海穩定符合各方利益,而破壞臺海和平穩定的恰恰是島內的“臺獨”勢力?!芭_獨”與臺海和平水火不容。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就應該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就必須堅決反對“臺獨”。
當前,臺海局勢總體平穩,但也面臨嚴峻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來自“臺獨”勢力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擾破壞?!芭_獨”勢力是臺海穩定的麻煩制造者、最大破壞者。要想維護臺海和平,就必須堅決反對“臺獨”。一些國家口口聲聲呼吁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私底下卻加緊給“臺獨”分裂分子運送武器裝備,這種行徑只會推高沖突對抗風險,嚴重威脅臺海以及地區和平穩定。對于外部勢力干擾破壞,中國不會聽之任之。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
據環球時報報道,民眾黨在臺北“自由廣場”前舉辦“釘孤枝”游行,抗議前主席柯文哲在賴清德主政下面臨的司法不公。即便天氣寒冷還下著小雨,民眾的怒火仍未澆熄,現場近10萬人、加線上共15萬人高喊“賴清德下臺”。
臺灣風景(資料圖)
臺灣《聯合報》刊發評論文章稱,“小草”替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喊冤,這僅僅是其中的一個訴求,整場活動背后所透露的訊息,是民眾高度不信任島內的“司法體系”,以及對賴清德當局的沉重抗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