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側衛”亮劍珠海!一發炸毀太空衛星,解放軍目的很明確
今年的珠海航展,可謂是看點滿滿,除了各種首次亮相的新型裝備,老將也不甘示弱,直接亮出了看家本領,打擊衛星畫面直接公開,我們可以一睹為快了。
1、殲-16出擊,摧毀軌道衛星
在現代戰爭領域,衛星已成為軍隊中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然而,這種技術雙刃劍的另一面,也引發了反衛星武器的競爭。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國以一段令人矚目的宣傳畫面揭示了其航空技術的最新成就:殲-16重型戰斗機首次展示了摧毀軌道衛星的能力。
這一公開展示不僅驗證了西方媒體多年來對中國具備反衛星技能力量的揣測,也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反響。
早在冷戰時期,美國便已經成功試驗了ASM-135“阿薩特”反衛星導彈,其所代表的技術成就至今仍然讓人印象深刻。盡管隨著冷戰的結束這一項目被擱置,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從未停止在這一領域的研究。
相較之下,中國此次高調展示其機載反衛星導彈,無疑是向世界傳達了一個強烈的信號:中國不僅具備迎頭趕上的技術實力,更有信心在全球軍事博弈中獲取更多話語權。
展開全文
2、美國的雙標“嘴臉”再一次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一方面對其他國家的太空軍事化口誅筆伐,指責它們“破壞世界和平”,另一方面卻拒絕簽署任何禁止太空軍事化的條約。這種“雙重標準”行為的背后,是美國在太空領域欲稱霸的野心昭然若揭。成立太空軍、加強反衛星技術的研究,正是美國未雨綢繆,為未來可能的太空戰爭做好準備的實證。
面對美國的不實指責,中俄其實也習以為常,我們實際上更專注于提升自己的防御能力。俄方也通過米格-31戰斗機成功測試了“伊希姆”導彈,這進一步表明,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各國強化自身安全能力已成為共識,求穩求勝才是長遠之計。
美媒總喜歡對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大做文章,稱其為美軍構成巨大威脅。該體系涵蓋從高超音速導彈、反衛星武器到無人機等多個領域,旨在形成一道強大的“防御泡沫”,遏制美軍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活動。如果美國不能有效應對這一挑戰,將不得不重新評估在第一至第三島鏈的部署策略,這對其地緣戰略利益無疑是重創。
3、“軟肋”曝光,美軍空中支援將陷入癱瘓
相較于傳統力量競爭,如今的太空作戰能力已然成為各國爭相發展的新興技術。此次航展上,除了機載反衛星導彈,中國還展示了紅旗-19反導系統及激光武器系統,均具備強大的反衛星作戰能力。這些技術的曝光不僅僅是為了震懾對手,也是為了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在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方面絕不會妥協。
在此背景下,美國海軍對衛星的依賴成為其軟肋。從通訊、導航到偵察,衛星幾乎包攬了所有關鍵任務,一旦失去衛星,美國將在戰爭中極其被動。這使得他們對中國的反衛星技術倍感壓力,擔憂其有朝一日可能令美國海軍的空中支援陷入癱瘓。
當美國頻頻在太空軍事化問題上挑釁時,中方的立場是一貫的,鮮明的,我們將奉陪到底,以實際行動宣示立場。我們要走出屬于自己的戰略道路,讓美軍在全球軍事對抗中無路可走,真正實現地緣政治的平衡。
評論